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海外侨情随之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年末岁首,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推出“年中国大陆出版华侨华人研究著作选介”(上、下篇),汇集年度中国大陆新出版的华侨华人研究图书,列明著作名称、责任者、出版信息以及内容简介,并附上书影,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列,以此集中展现中国大陆侨史侨情研究的新主题、新热点与新趋势。限于编辑水平、时间仓促、资料收集途径单一等因素,如有重要新著遗漏,敬祈方家指正,以便完善书目,更好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追本溯源,梳理近代以来中华美食在西方世界传播发展的独特历程,从“李鸿章杂碎”的风靡美国到巴黎“万花楼”的逸闻趣事;从伦敦“水手馆”的独特风味到越南“食在西贡”历史变迁;引领读者重温那段以粤菜为首的中华美食传播域外的“饮食西游记”。
该书为“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丛书之一,分析了晚清至抗战时期的美洲侨情,研究抗战时期美洲华侨抗日团体的兴建与发展,重点阐述美洲华侨在各居住地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祖国抗战,包括战时美洲华侨的国民外交运动,美洲华侨对祖国的财力捐输、物力支援与归国直接参战等,探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洲华侨与侨居地人民并肩战斗的历史,并考察抗日战争时期美洲华侨开展的大规模的救乡运动。
本书围绕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等全球*治经济新情势,以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为主要研究对象,实证与规范研究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从多主体视角研究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糕合及合作演化机制;构建华侨华人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战略与主要模式;探索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重点及路径;比较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系统*策建议,全面服务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书收录与侨批、侨批文化、侨批研究相关词语多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现代汉语和潮汕地区通行的意义为标准进行释义。词条包括主条和附见条,主条每条均有解释,部分以实寄侨批为书证举例,辅证词语的源流。诚如序中所言,本书“有了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双重功能”,有助于普及侨批知识,传承和弘扬侨批文化。
该书是在重庆市社科联特别委托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收录了重庆有归侨以来至年近一百年历史中重庆的归侨,大约有位归侨的信息。该书的出版,填补了重庆归侨史研究的空白,具有肇启之功。
本书以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性别、父权制、道德资本和双重困扰为分析工具,对东南亚女*治领袖的上台路径和执*表现进行梳理,提出民主*治发展与父权制形态的互动理论,探讨民主化与父权制对女领袖的影响,并比较东南亚女领袖的共性与差异,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女领袖的异同。
该书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背景,以孙中山与海外华侨关系为主线,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全面展示了孙中山在近30年革命生涯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百折不挠,广大华侨对其革命活动身体力行、多方支援的历史图景。
本书是对年出版的《旅俄华侨史料汇编》的补充完善,补充了大量俄罗斯原始的档案资料和国内赴俄通道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编者从中俄(苏)不同角度,还原旅俄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实,再现了中俄(苏)两国侨民*策、侨民生活状况及经济文化活动、社团组织活动、外交*策、关税收讫、边务事宜等,通过中俄史料真实展示旅俄华侨华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历史足迹和发展脉络。
本书是第一本关于中国移民在日本的历史的英文专著。作者利用当地报纸、中日两国*府的记录、回忆录,以及直接从横滨居民口中采集的信息,在中日关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常见的中华民族建设的故事。但它以现有作品为基础,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非精英阶层的横滨华人,这些人庇护了革命活动人士,并成为他们宣传的民族主义的听众。
20世纪20年代,粤剧曾在北美唐人街盛极一时,是北美音乐史、演出史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在美国音乐史中,长期以来它都是缺失的一环。本书通过丰富的历史数据及图片,介绍20世纪20年代北美七个华埠鲜为人知的戏院历史,描绘华人移民生活的音乐文化,并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探讨此元素对美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及其在北美社会里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的主要部分按照美洲地理位置划分,囊括了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加勒比和圭亚那、古巴、秘鲁、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和地区。它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介绍了华人移民潮抵达当地并挣扎生存的阶段,以及其后努力融入当地社会的发展阶段。同时在章节末尾还介绍了美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杰出华裔以及他们的贡献。
同安历史文化悠久,拥有数十万海外华侨华人,有着丰富的“侨”资源,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本书精选同安侨批(大同安范围,含今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多封,并对所有侨批封进行文字识读,全书内容翔实,为同安侨历史文化填补了一项空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本书展现了一部全面的、单卷本的东南亚通史:从它与农业、冶金和宗教的接触,到今天构成这一地区的十个现代国家的出现。作者打破传统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叙事,强调东南亚人民对国家地位的追求是其决定性特征。他将主要焦点转移到与当地居民更相关的因素上,如环境、宗教、社会、文化、人口、健康和思想变化,全面又丰富地描述了该地区复杂而微妙的历史。
本书以丰富而珍贵的图文史料,记述了暨南大学在上海时期(—)筚路蓝缕、屡创辉煌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暨南历任校长、前辈师长“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历历初心和滔滔情怀,最终形成暨南独特而崇高的精神趣旨。
本书主要选取了暨南大学从清朝末年以“暨南学堂”建校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2位名师,以每位名师单独成篇的形式介绍了他们的生平经历和与暨南大学的故事,体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暨南人坚持真理、扎根学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抵御外敌、与国民*反动派顽强斗争的家国情怀。
本书收录了有关近代华侨史的研究资料余种,包括华侨年鉴、华侨人物、华侨汇款、侨务行*等方面的资料,涉及南洋、欧美、日本等地,特别是重点收录了《侨务汇刊》《华侨半月刊》《侨务委员会公报》《侨务季刊》等重要侨刊30余种,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影印出版,对研究近代华侨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跨国主义视角研究加拿大华侨华人在中加两国之间的经济、*治、社会和文化实践及其对中加关系的潜在影响。对于中国在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处理与海外侨民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书从中越边民跨境通婚的治理角度出发,以中越边境云南段农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府部门、边民社区、通婚家庭等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在中越边境云南段这一具有特殊地理、历史和经济状况的区域,应当如何客观地看待边民跨境通婚,以及如何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维护“国家秩序”框架下,发挥“地方秩序”的治理功能,构建合法、有效的跨境通婚治理模式。
原著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少书通过铁路华工后裔口述史、旧报纸、历史档案、考古发现等,还原北美铁路华工的生活细节,揭开华工在美国筑路的血泪史,肯定他们在重建美国中发挥的作用。本书是对历史不公的一次宝贵纠正,将这些“沉默的钢钉”重新放回他们在美国奇迹中应有的位置。
本书详细介绍东南亚各主要国家的国别化的华语生活状况,其中以印度尼西亚为例,以其五大城市为代表,全方位、详细描述印度尼西亚的华语生活状况。作者还研究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对汉语热词热语的知晓度,和东南亚汉语热词热语在华文媒体的使用情况。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围绕“教育文化篇”“文化认同篇”“移民与留守篇”“专题篇”四个专题,全面把握目前华侨华人在海外的新生存状况,并提出有价值的*策建议。
该书是一种兼具资*性、学术性、普及性,且较为全面客观的年度涉侨信息工具书,尽力囊括年度海内外涉及华侨华人的各类信息,既包括海外华侨华人移民现状与历史、华人参*议*、华商经济、华人社会民俗、华侨华人文化教育、华人科技、华人公益以及涉侨学术研究等,也包括涉侨大*方针、各级侨务部门的侨务工作以及侨乡风貌等。信息主要来源于主流媒体、官方网站以及公开出版物。
本书充分利用侨批档案等资料,比较系统地描述了侨批局的经营管理和侨批网络治理模式,从社会网量化分析视角展示了侨批网络的特征和结构,采用可视化方式展示出潮汕侨批网络,进而对潮汕文化与侨批网络运作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进行探索,为近代潮汕侨批网络的高效运作作出解释,挖掘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化和商业智慧,以期更好地发挥侨乡优势,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文章来源:暨大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