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拒绝餐饮浪费”“节约粮食”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饭店及职工食堂发现,无论是就餐市民,还是饭店员工,很多人在用实际行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剩菜打包 适量点餐
“服务员,这两个菜帮我打包。”8月18日晚,市民冯女士带着孩子和朋友在三味薯屋吃完饭后,将剩余的饭菜打包回家。“这两个菜都剩了一多半,回去热一下就能解决一顿饭。”今年35岁的冯女士表示,平时无论在家里还是外出就餐,她都会教育孩子节约粮食,选择将剩菜打包已经是她的一个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走进位于滨河新天地的一家饭店,文明用餐提示语贴在了醒目的位置。8月19日中午,小时和姐姐两个人点了一份肉蟹煲,刚加了三个菜,服务员小李就提醒她们“够吃了,不用再点了”。
“平时顾客点餐时,我们都会提醒顾客适量点餐,理性消费。大多数人会听我们的建议。”小李介绍,饭店不是承办大型宴会的餐厅,来的顾客多数是家人和朋友,以小型聚餐为主,对于吃不完的食物,很多人会主动打包,有的客人没有打包意识,经服务员提醒后,也会选择打包。
大到一盘菜,小到一碟小食,不同的饭店在减少浪费方面有着不同的做法。比如,有的火锅店推出半份菜;有的自助饭店用“适量自取,杜绝浪费”的标语来提醒顾客,如果剩菜超过一定量,还会扣取顾客的押金。
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
节约粮食,除了饭店在行动,一些企事业单位食堂也采取了有力措施。
8月19日,郊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向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各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发出《倡议书》,倡导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示范者和传播者。
在天元集团员工食堂德善斋里,随处可见节约用餐的宣传标语,取餐窗口上方写着“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餐桌上立的小牌子上印着《悯农》的诗句。虽说在这里吃饭管饱且免费,但员工都不会多拿,每次吃完饭,每个人面前的碗和盘子都干干净净,不见一丁点儿剩饭剩菜。
德善斋是天元集团为解决员工午餐问题而建立的免费食堂,目前共有5家。自年10月成立第一家德善斋起,从公司的宣传标语到员工的自觉节约,再到食堂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已经在德善斋成了常态。厨房工作人员会根据每日的用餐人数定量做饭,基本不会剩下。如果实在吃不完,他们也会妥善保存,待第二天用餐时先把前一天的剩饭菜吃掉。
“太震撼了,多人吃完饭的桌面仍然干净整洁,餐盘里连一滴汤汁都不剩。”天元集团行*部文秘贾青谈起对德善斋的印象时赞叹道。虽然入职天元仅一年零两个月,但贾青形容她的改变是“巨大的”。“过去我比较挑食,不喜欢吃的东西会剩下。来了公司后,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其他员工的影响下,我变了很多。以前我觉得在饭店打包剩饭剩菜很不好意思,现在我觉得剩饭才是可耻的。一开始朋友们还笑话我,现在他们也和我一样了。”贾青笑着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错误的消费观念、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攀比虚荣心理是造成餐桌浪费的主要原因。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受访市民都表示会通过实际行动“节约粮食、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