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早期吃货之路聊聊从先秦到两汉的饮
TUhjnbcbe - 2023/3/14 18:57:0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灿烂文明中,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最初的源头,在这段尘封的岁月中,既有原始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夏商周三代的灿烂文明、也有春秋上古谦谦君子的温润如玉,更有战国七雄争霸天下的铁血刀锋。金戈铁马、素手抚琴、纵横捭阖,先秦时期的文明如同一朵绽放的鲜花,每一片花瓣都手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而饮食文化的源头,也从这里开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历史悠久,《礼记.礼运》中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从先秦到两汉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饮食文化中存在着怎样的礼仪和区域差别?让我们走进那段尘封千年的历史,拂去尘埃,看看祖先们是如何创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雏形。

一、先秦时代: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饮食“大揭秘”

1.饮食“初级版本”:疯狂原始人

从公元前年秦始皇建立秦王朝之前的时代,统称为先秦时代,在最古老的原始社会,人们没有锅和炒菜的工具,没有调味的调料,也没有完全掌握种植的技术,那么他们的饮食主要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祖先们的智慧。

由于早期的人类并没有文字记载,人们只能从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来佐证原始人的饮食文化。原始人很早就掌握了种植粟米和水稻的技术,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遗址中,专家们发现在*河流域生存的原始社会的人类已经拥有了农耕文明,他们种植粟米,并懂得培育粟米,以供来年食用,考古发现中出土了很多碳化的粟米种子。

此外,自然生长的野菜也是他们的美味佳肴,他们将粟米和野菜混合在一起熬粥喝,还有大豆和大麦等农作物也经常用来熬粥喝,不禁让人佩服他们的创造力。原来从原始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喝上了“养生粥”,今天的人们想要喝到纯正的野菜粥,恐怕还要破费一番,原始人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而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则发现了很多稻谷种子,可以证明原始社会的南方人是吃水稻的,以大米为主食,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奠定了“南稻北粟”的基本饮食格局。

除了吃粟和稻米等农作物,原始人也经常吃肉,其中就包括动物的肉和各种水产品。早期的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整天追着活的猎物啃,因此经常会引发肠胃感染,死亡率极高。后来相传燧人氏钻木取火,让人们能够吃上熟食,于是原始人类的饮食开始多元化,他们把各种捕捉来的猎物进行烧烤,还有水中的鱼类也是他们的美味,曾经出土的鲤鱼、鲶鱼、青鱼、鲩鱼、鲿鱼等五种鱼,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是“舌尖上的美食”。

把这些食物放在他们发明的陶制鼎、釜、罐、鬲等炊具中用火或水蒸气煮熟,用粗制的盘、钵等食用器具盛出,再加上他们用粗盐、梅子、苦果、香草等食材制成的“特殊调料”,应该也别有一番风味。此外,原始人还培育了白菜、芥菜、油菜、蚕豆等蔬菜,还有甜瓜、桃、杏、李、橄榄、松子等很多水果,看来原始人的菜谱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选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单一。

原始社会的人类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对食物当然也充满了敬畏,他们有自己吃饭的礼仪:在吃饭之前,他们会围城一个圈来欢呼跳舞,还会在重大的“聚餐”之前进行祭祀,以表达他们对食神的尊重和对食物的尊重,当原始社会开始区分等级的时候,人们还有意识的按照等级入座,为后世的筳宴制度提供了最初的蓝本。

2、饮食“升级版”:夏商周的饮食改良

夏商周时代,饮食文化又进一步发展。由于夏商周三个王朝都是奴隶制*体,所以除了朝代之间的更替会产生较大的变动之外,其它时期相对稳定,这三个王朝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存在时间很长,所以饮食文化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得以发展。

夏商周时代农业进一步发展,所以农作物的种类也开始更加繁多,尤其是在*河流域,不仅水草丰茂,更有沃野千里,商代曾流传“宅殷土芒芒”这样的佳句来赞美*河流域的富饶。这一时期的粮食作物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如小米、大米、籼米、粳米、糯米,同时还培育出了青稞和荞麦,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商代的私人园囿很普遍,很多人在园囿内种蔬菜和水果,蔬菜如韭菜、萝卜、枸杞、竹笋、豌豆,还有水芹、茨菇、莼菜、荸荠、交笋等水生蔬菜,水果如山楂、柿子、橘子、柚子、樱桃等,甚至还有板栗和榛子等坚果,这也应该是“三只松鼠”的最早品牌了。

夏商周有发达的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王室的苑囿中饲养了牛、羊、兔、鹅等家禽,可以用来观赏,也可以随时用来烹饪。在水边养殖业方面,陶朱公范蠡也是这方面的创始人,他陪伴越王勾践度过了十几年的奴隶生活,却深知越王可以同患难,不能同享福的性格,于是急流勇退,周游四海做生意,最终靠做水产生意发家致富,留下了著名的《养鱼经》,这本书应该是“吃货”们的最爱了吧。

和原始社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调味品,甚至还产生了发酵工艺。我们都知道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如果炒菜不放盐,这道菜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从原始社会人们就学会了用海水煮盐,由于那时的盐比较粗,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春秋时期,人们除了用海水制盐,还学会了开采井盐,开采出来的盐质量更高,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逐渐成了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夏商周时期还发明了糖:人们发现枣、栗、饴、蜜中都带有甜味,就用这些材料来做调味品,增加甜度,同时又饲养蜜蜂,采取蜂蜜,制成麦芽糖来调味,把麦芽糖加热,沉淀发酵,则又制成了饴糖,用这种糖冲兑饮料和做甜品吃,都是口感极佳的。

我们的祖先还是最早的“生物学家”,他们在无意中发现一些发霉的良性细菌可以用来酿酒,从而发明了酒曲、醪糟;早在西周时期,人们还发现酿酒时另一种细菌的侵入,可以使酒变酸,从而制造了醋,有了醋之后,人们的餐桌就更加丰富了,根据这一细菌发酵原理,聪明的祖先相继发明了酱油、豆酱和豆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调味品的雏形,后人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拥有了我们今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春秋春秋战国时期还诞生了很多“吃货”,就连至圣先师孔子都说:“三月不食肉味。”吴王僚喜欢吃烤鱼,一见到烤鱼必流口水,于是公子光就让刺客专诸把到藏进鱼肚子里,利用吴王僚爱吃鱼这一爱好,让专诸刺死了吴王僚,坐上了越王之位。可见由于各种“吃货”的“作死”吃法,也能引发国家的动乱。

二、汉代:饮食文化“大爆炸”

美食多元化,好吃到停不下来

汉代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农作物的品种也开始不断增多。汉代已经有了“五谷”,即今天的*米、小米、小麦、大豆、水稻,人们又根据粮食的粗细程度进行研磨,分别制造出了御米、稗米、粲米、粝米,用这些米来熬粥、烙饼、蒸成米饭等。汉代人尤其爱吃饼,蒸饼、油饼、麻花饼、糍粑等都是他们的最爱,甚至今天的面条,也被酷爱饼的还带人称为“汤饼”。

相传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后,把自己的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居住,颐养天年,可是刘太公来到长安不久就急着要走,刘邦询问原因后哭笑不得:原来刘太公是因为爱吃烧饼,而宫中并没有专门做烧饼的地方,因此才想要离开,可见汉代人对饼的钟爱还真是像极了爱情。由于汉代人没有掌握面粉发酵技术,所以一般通过舂米把粮食磨成粉末,然后再蒸饼,那位“倾国倾城”的戚夫人,在刘邦死后被吕后罚去舂米,还发明了著名的《舂米歌》。而张骞“凿空西域”后,带回了胡人的“胡饼”,相当于今天的芝麻饼,深受社会各界追捧,汉代有南北不同的饮食格局,*河流域的百姓吃小麦和*米,长江流域的百姓吃水稻和糯米饭。

汉代的肉制品行业很发达,以“屠猪卖酒”为业的人也不在少数,如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樊哙是卖狗肉的、东汉末年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的张飞是杀猪的,可见汉代的肉制品行业也是藏龙卧虎,所以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人们除了爱吃猪肉、狗肉之外,鹿肉、兔肉、鸽子肉也是他们钟爱的美食。

说起汉代的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起两个人:出使西域的张骞和“美食发明家”淮南王刘安。

张骞数次出使西域,九死一生,不仅为汉朝带来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和地理位置,更带回了西域的各种美食,蔬菜方面如土豆、南瓜、四季豆、辣椒、菜花、西红柿等等;水果方面如枇杷、核桃、荔枝、还有最著名的葡萄,这些外来的品种,大多数来自今天的西北地区和岭南地区,传入中国后非常受欢迎,“吃货们”的餐桌上从此更加丰富多彩了。

淮南王刘安本来是一个沉迷于休仙的闲散王爷,但是在一次修炼中,刘安和他的“铁杆粉丝”们端着豆酱,鼓捣石膏,无意中把豆浆洒在了石膏上,于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他发现洒出去的豆浆居然凝固成了块状,于是吃了一口,味道还不错,豆腐就这样正式诞生了。经过几次“科学研究”,乱点科技树的刘安又把豆腐改良了一番,于是就有了今天餐桌上的豆腐,在汉代一经发明也受到了疯狂的“大众点评”,人们认为豆腐是非常高端的美味佳肴。

汉代的饮食方式有煎炒烹炸、还有干肉和生食,饮食文化多样化,加上油盐酱醋、辣椒香料等调料的加入,更加完善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饮食文化,使得饮食在汉代变成了一种高端的享受,创造了“饮食大爆炸”的时代。

三、饮食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先驱者”

不同时代的饮食文化,也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原始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努力种植了各种粮食,还学会了用火烤制食物、培育各种蔬菜种子,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人们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五谷”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征伐、交融间的饮食文化碰撞,使得饮食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各种蔬菜、水果、调味品的发明,也体现了各种文明之间的不断融合,这一时期饮食文化的发展,既得益于早期社会的稳定、又得益与于后期社会的变革,在稳定与变革之间,饮食文化的不断更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进入汉朝时期,初有“文景之治”,*治清明、海晏河清,后有汉武帝打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扫清了来自沙漠地区的威胁,使国家安定,更打通了西域,带来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在各民族的交融中,西域的饮食文化传入中原,中原的饮食文化也传入西域,不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饮食文化,更快的推动了汉代生产力的进步。

总结

先秦时期和汉代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源头,关于这一时期饮食的内容,在浩如烟海的是书中都有着极为详细的记载,是说不尽、写不完的。饮食文化的不断交融碰撞,丰富了古人的餐桌,也丰富了现代人的餐桌,是中华文明灿烂文化的代表。其中的烹调手段、食材的用料、调味品的发明、烹饪的器具,都对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早期吃货之路聊聊从先秦到两汉的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