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张博闯入因纽特人的
TUhjnbcbe - 2023/1/8 19:15:00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环球扶摇九万里》,作者:张博,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年4月版。

闯入因纽特人的童话世界

分处地球两端,南极与北极一直是无数人心中的圣地。若南极是天涯尽头,一个白色梦幻的冰雪圣境;那北极就是世界之巅,一个令冒险家心向往之的探秘乐园。

人间四月天,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春暖花开的季节。可到了伊卡卢伊特,我们都领教了什么叫北极圈,什么叫极寒天气。

下了飞机,迎面一股凛冽的寒风袭来。尽管已经做好了御寒的准备,外套穿得鼓鼓囊囊,但是没一会儿,我们三个人还是不可避免地有种被冻僵了的感觉。据说,凌晨时分,这里的地表温度接近零下50℃。

张博在飞机驾驶舱。本文照片均来自《环球扶摇九万里》。

分处地球两端,南极与北极一直是无数人心中的圣地。若南极是天涯尽头,一个白色梦幻的冰雪圣境;那北极就是世界之巅,一个令冒险家心向往之的探秘乐园。

而伊卡卢伊特作为靠近北极圈的最大城市,只是缘于为机场而设。说是城市,也只有人左右,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因纽特人,这与中国城市的规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做过美国空*基地,也就在这一时期,弗罗比舍湾一带的人口快速增长。冷战时期,美国在此建立了远距离预警雷达系统,以用来侦测苏联的导弹动向。直到年1月1日,加拿大才正式将弗罗比舍湾的这一带称作伊卡卢伊特市。伊卡卢伊特是加拿大人口最少的辖地努勒维特省的首府,也是唯一一座高速公路达不到的首府。

上次环球飞行途经过这座小城,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路过一个十字路口时,见到一个用木头制作的路标。那是一个足足有4米多高的路标,呈英文大写字母F状。路标之上,竟然有5层标记,分别用英语、法语和爱斯基摩语注释车辆与行人的注意事项,还有联系的电话号码。那还是我第一次见到爱斯基摩语,也由此,我第一次对因纽特人在此地的重要位置有了深刻而直观的认知。

原本十分激动地想要在此畅游一番,没想到,一出舱,我们就被冻僵了。虽然此时明明身处阳光之下,但依然相当寒冷,地上积雪的粉末时不时地随风扑面而来,有种“风头如刀面如割”的凛冽。

哆哆嗦嗦之下,我与湘宏、勇毅再无兴致欣赏这里的风情,急于先赶往住的地方。

在我印象里,这座小城只有一个像样的旅馆,也就是我们入住的地方。客房的床头柜放着赠阅的报纸,里面的插画处处都带有一种“魔法”的神奇气质。因为这里的极寒天气,我们的手机、电脑、摄像设备的电怎么都充不满,一块电池也只能用十几分钟。手机也失去了对外联络的网络信号,仿佛一夜间,我们回到了农耕社会。

这里的餐馆很少,只有一点快食提供。我们直接点了披萨,讲究速战速决。

张博的首次环球飞行之旅。

晚饭后,我们在街上漫步,悠哉游哉地观赏着目之所及的一切,眼中充满好奇和探询。街道两侧,是各种色彩鲜艳明丽的建筑群落,墙面上,满是富有北极童话气息的各种原住民的神话、雕塑和插画。这一切,都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想象。行走间,我们随意拍摄了街上一角,仔细一看照片,里面因纽特人古老神话的艺术元素竟然俯拾皆是,足以令人在其中如痴如醉地徜徉。

有人说,地球上有个神秘的地方,那里只有3个月是夏天,其他时间都是冬天。冬天的白昼很短,太阳刚升起来就往下落,甚至有3个月中,太阳从不出山,这里一直被黑暗笼罩着,被极寒侵袭着。尽管自然环境恶劣,仍有人类生存,他们就是因纽特人,说着自己的语言,他们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极光,也是这里最为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巴芬岛人烟稀少,没有公路、铁路及城镇,远离人为光源。漫长的极夜里,极光就是这里唯一的光与希望。在仿佛没有尽头的寒冷和黑暗中苦苦等待,如同深陷阿鼻地狱。然而,当那梦幻般的绿色光幕毫无征兆地突然跃入眼帘,悠然飘舞、扭转时,这来自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会让看到的人将一切烦恼瞬间抛诸脑后。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这次并没有看到极光。

街上的人很少,对面走过几个人来,在夜色中也很难辨清人的面貌,他们操着既非英文又非法文的语言,个头不高,但脑袋却很大。

古老的因纽特人,他们没有亚麻和大麻做衬衣和绳子,也没有羊毛做呢料,就拿兽筋做绳子,拿兽皮做衣服。他们把两块兽皮里对里,然后用鱼骨针穿上兽筋将其对缝在一起,就这样缝衬衣、裤子和长筒靴。妇女和男人穿得一个样。他们也没有铁,而用兽骨来做矛和箭。

从他们的装束上看,身上的兽皮缝制的衣裳和连体毛茸茸的皮帽,一切的一切都十分符合因纽特人的打扮。

对面前的三个不速之客,他们露出了惊异的神色,嘴里说出我们三个谁也听不懂的话语。当我们擦肩而过的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历史界还有这样一个说法: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土著——因纽特人是地地道道的*种人。因为,因纽特人的祖先大约年前来自中国的北方,他们的族群经历了多年的两次大迁徙,辗转走进了北极圈。与印第安人一样,因纽特人也是从亚洲踏过白令海峡的冰桥到达美洲的。当时恰逢世纪冰河时期,海峡封冻,于是他们可以直接从冰上走过去。到达北美洲后,大多印第安人则继续南下,到达了南美洲。然而,后来印第安人在殖民主义者的铁蹄下,几乎种族灭绝了。而因纽特人则在北极圈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也许是北极圈恶劣的生存环境挽救了因纽特人,使其免于遭遇与印第安人那般凄惨的命运,不得不说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因纽特人居住的北极圈,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寒冷之地。这里气候恶劣,环境严酷,生存条件极差。在冬天,他们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用一根梭镖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北极熊拼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他们的祖先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堪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可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因纽特人称得上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忍不拔的民族。

伊卡卢伊特在爱斯基摩语中又是“群鱼之地”的意思,在这座小城的东面临近一片辽阔的浅海大陆架,它是由浮冰或冰山溶解后,冰中携带物沉积而成,浅海的深度不到米,大多在米以下,东部最浅处只有16米,这片浅海东西宽公里,被称为“大海滩”。这片因纽特人最初发现的“群鱼之地”,由于水浅,食物较多,又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成为世界有名的渔场,盛产鳕、鲽、鲱、鲑等鱼类。

如今,以北极圈为核心的因纽特人总人口大约12万。爱斯基摩语在伊卡卢伊特市与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从这一点上,北极圈当为因纽特人的福地。他们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下生存至今当属不易。

因纽特人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尤其是当今时代,一个曾经极度封闭的族群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受到现代文明影响,他们开始了从四处散居进入固定村庄定居的新的生活方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有70%的因纽特人搬迁到了固定的村庄。在这座小城,随处可见因纽特人的遗迹。如今,只有极少数人仍然在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依靠打猎、捕鱼维持生活。不过,他们也不再使用古老的工具和传统交通工具了,而是用机动船代替了以往的皮划艇,也会骑着雪地摩托四处寻找可以作为美食的猎物。

张博在检查飞机设备。

在伊卡卢伊特的超市里,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猪肉、羊肉、牛肉、鸡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因纽特人对此并不感兴趣。他们还是喜欢上面说到的那些传统的肉食。极寒的天气造就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他们最爱吃野兽和鱼的油脂。第一代移居城市的因纽特人,还能保持着祖先一部分传统习惯,不过,他们的子女及后代,却更喜欢吃烹饪过的食物。

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碰到用石头搭成的、酷似人体的“建筑物”。这就是著名的“因努伊特石堆”(Inuksuit),意为“指路人石标”。它与狗拉雪橇、北极熊等一起构成因纽特人的文化标志。按照当地人的解释,北极地区的树很少,野外除了石头什么都没有。以前因纽特人外出打猎,偶尔要一连去好多天,很难辨认回家的路。所以他们每到一处,就顺手搭一个“因努伊特石堆”。虽说如今,他们已经会用指南针,不再靠搭石堆辨方位了。但他们对“因努伊特石堆”仍情有独钟,喜欢到处搭,尤其是野外,无处不在的“因努伊特石堆”给光秃秃的极地添了几许情趣。

尽管当今的因纽特人在伊卡卢伊特市落魄成了“非主流”人群,但爱斯基摩语作为当地3种官方语言之一,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遇到因纽特人,让我联想到了一个儿时关于因纽特人的童话,当冬天来临时,在北极圈里,因纽特人的房子是用冰雪搭建而成的,而房子里却很暖和。

在我的想象中,可爱的因纽特人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做着游戏,他们先把雪积成一块块的砖,再用这样的砖像砌炉灶一样砌房子。他们往墙上嵌上冰块来代替玻璃,在积雪下修一条很长的通道当作门,他们就爬过这长长的通道进入自己家里……

文/张博

编辑/李永博

导语校对/卢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张博闯入因纽特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