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五台特色文化糕文化
TUhjnbcbe - 2022/12/25 1:19: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南北做官,为了吃穿”,吃是人们生活第一需要,这是人们一种生存意义上的朴素认识,在我国古代的*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中,人对“吃”这一认识也非常重视。

五台美食在锦绣朝阳食府店

在儒家的仁*思想和礼仪规范中透露着一种重饮食的心理积淀。《礼记·内则》规定“男女未冠笄者”,即天亮时必须梳洗冠带整洁去朝见父母,“问何饮食,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左长者视具。”《礼记·礼运》则更有“夫礼之出,始诸饮食”的记载。长期以来,饮食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上,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在中国,由于不同地域的空间差异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

黍子

由于地处晋西北*土高原地区,五台境内山地多,平川少;气候寒冷干燥、多大风、降水少,适合种莜麦、豌豆、蚕豆、土豆、糜、胡麻、谷子等作物,这形成五台人的饮食结构是以五谷杂粮为主,再加上受当地风俗习惯、社会历史和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五 特的饮食文化。主要表现为“莜面文化”、“糕文化”和“土豆文化”。这些饮食文化又借助方言词语传承下来。

五台方言(杨树德著)

方言词语与“糕”文化

五台人有吃“糕”的习俗,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招待宾客时都要吃糕。一则“糕”与“高”谐音,人们期盼生活步步升高;二则“糕”形状圆,色泽金*,可以象征阖家团圆,日子红火。“糕”在五台不仅是一种美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糕”文化。

油炸糕

“糕”是由黍子磨制成面粉加工制作的一种食物,黍子是种耐干旱,抗盐碱,对土地的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其形状和颜色类似于小米,黏性强。黍子与谷子一起被称为“百谷之王”,春秋时期就有关于黍子的记录,如《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在古代,黍子还是人们实用及待客的绝佳食品,如《论语·微子》中有“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唐代孟浩然也写下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诗句。

锦绣朝阳食府太原店

五台地处晋西北山区,气候干燥,适宜黍子生长,长期生活在这个地域的老百姓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逐渐形成了由黍子加工制作糕的工艺,从而演变成为一种习俗惯制,进而形成了特有的“糕文化。

与“糕有关的各种词语

做“糕程序的词“糕”的做法较复杂。首先要把黍子碾成米,即“*米”,然后把“*米”用水浸泡透彻,随冬夏气温的差异,少则两三天多则五六天,之后将泡好的*米磨碎,磨成面粉后就叫“*米面”或“糕面”,过去,人们多用石碾把米碾碎,现在基本电磨,但是,电磨与石碾磨出的米在口味上有很大的差别。

第二步就是“蒸糕”了,“蒸糕”时,先用冷水把*米面用手搓成颗粒状疙瘩,俗称“粉”面,将笼屉上锅,待锅里水烧开后,先薄薄地撒一层“粉”好的面,待蒸笼里的“粉”面已经变*,表示已经蒸好,接着再撒一层,如此反复,直至把“粉”好的面全部放在笼屉上蒸好,待刚才撒上的“粉”面蒸成面块后,全部出笼,稍晾后,就该“槌糕”了。

油锅里在炸糕

“槌糕”的人必须麻利地用手蘸凉水,不停地、快速地将糕团放在和面盆里或抹了油(或水)的案板上揉按,如此反复多次,糕面团就变得光滑而有弹性。接下来就该“捏糕”了,首先把糕面捏成大小相同的“剂子”,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包馅儿或不包馅儿,一般包红糖和豆沙,也有包菜馅儿糕。

接下来是最后一道工序了,或炸或焙直接食用都可,根据做法和吃法不同,又产生了很多种“糕”及与糕有关的词语。因为地道所以好吃。所以糕面的吃法那才叫个多呢!

包枣糕(锦绣朝阳食府店提供)

如:毛糕:刚蒸出来没揉过的糕。素糕:刚蒸出来的糕不用油炸,直接捏成糕团食用的糕,也叫“*糕”等。油炸糕:将素糕包上馅用植物油炸出来的糕,表面分布许多不均匀的小泡,也叫“油糕”,其色泽金*,外焦内黏,是老百姓最喜爱的食品。擦糕:锅底或鏊底放少量油焙出来的糕。热糕:刚从油锅炸出来的糕,也叫“现糕”。糖糕:包有糖馅儿的糕,也叫“黑糖糕”菜糕:包有菜馅儿的糕冷糕:放凉了的糕。

五台人的词典里,油炸糕文化可是尤为重要。娶媳妇、嫁闺女吃“喜糕”,生了小孩吃“满月糕”,盖房时吃“上梁糕”,搬家时吃“暖房糕”,老人生日吃“长寿糕”,儿童生日吃“翻身糕”;家中有人去世了,先吃“倒头糕”,再送“爬山糕”;过年要吃“接年糕”,正月十五吃的是企盼丰收的“谷穗糕”,如此等等。五台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可以大体反映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百岁吃顿糕,日后步步高;生日吃顿糕,办事不发毛;喜事吃顿糕,日子过得好;丧事吃顿糕,阴间饿不着;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五月端午吃凉糕,包粽子,放红枣;六月六吃素糕等。

前来就餐的宾客

尤其是下节日,婚嫁喜事等油炸糕的用量比较大。在宴席上,“礼”的作用得到集中的反映。可以说过去在五台糕是各种宴席上的主食之一,它是在其他菜品上完后被慢慢端上席的主食,供食客慢慢品尝,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高高在上”预祝人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礼轻仁义重。做事宴,在宴请宾客“吃糕”时,即使平时有矛盾的人为了“顾大礼”,也只好“低下高贵的头”去请,被请者也是非常满意,欣然前往,这都是“礼”在发挥着深层隐性的功能。而在“糕”的事后分配上,则体现了人们亲疏远近的差别。姑姑、舅舅相对其他亲戚来说,是比较受人尊敬的客人,因此,所得到的糕的份数也较其他人多。在席位的安排上也非常讲究现在的风俗以南向正中者为尊位,姥姥、姑姑、舅舅被安排在此位置,其他人则不太讲究。

总之,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正是在“礼”的规范作用下行事,而“吃糕”也就成了“礼”的外显形式,成了融洽感情的“灵丹妙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矛盾,维持邻里稳定的桥梁作用。“糕”使人感受到了内心世界的和谐,正如孔子《论语》所说:“礼之用,和为贵”。“糕”作为一种食品,不仅具有黏香可口的食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因为“吃糕”特殊的文化意蕴,使它成当地有特色的糕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教化、模塑作用。

莜麦河捞锦绣朝阳食府太原店提供

五台方言当中尤其彰显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如五台话里讽刺人待客小气,常用的惯用语是“鸡蛋碰糕”,如果不了解当地的饮食习惯,就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原来,五台蔬菜品种比较少,旧时接待贵客的饭食常常只有炒鸡蛋和炸油糕。盘子里的炒鸡蛋不多,是经不起大口吃,客人一般也以吃糕为主,只拿筷子头儿碰一碰炒鸡蛋,做做样子。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惯用语讽刺人吝啬、小气。又如惯用语“吃糕货”指能吃不能干的人,类似于普通话说的“饭桶”;“油抹糕,两面光”,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八面玲珑;歇后语“二小揣糕———有两下”,夸奖人能干;“鸡肉蘸素糕———再好也没拉”,表示好的程度无以复加等等。

五台人将搭礼、随份子吃席称为“吃糕”,这跟平时请客吃饭不同,只有婚丧嫁娶才叫“吃糕”,因为事宴上,会在适当的时候用盘子端上来,旧时人穷,除了随分子外吃其他菜也不一定吃饱,年轻劳力看到糕端上就抢着吃,吃上三五个不成问题,另外还会给村里自己人送,略表一份心意。这样的话,“糕”所体现出来的“和谐”之美,具有较强的乡村社区整合力,有不可忽视的精神作用。当然,在千百年的五台历史传承中,“糕”文化的深层意蕴还未真正被人们所了解,或者已被渐渐淡薄。但不管怎样,通过这篇“糕”文章,可以看到民众内心深层的审美心理。通过糕文化文章,更好地在提振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锦绣朝阳食府太原店地址

“只有传统,没有正宗。物无定味,烹无定法,适口为珍”,这就是美味佳肴菜品创新的真理!这里隆重推介一家做糕做得很地道的饭店,那就是位于太原市双塔西街与桃园南路交汇处西南角米处的锦绣朝阳食府店,这里大部分是晋北菜兼顾五台菜肴,这里的五台厨师做的油炸糕那叫一个好吃,尤其是粘上纯正的老家蜂蜜,老红糖也能行。

好食材遇上好厨师才有好味道!五台饭菜不是什么大菜,却来源于生活、出自家养手工制作,吃起来舒服,有一种感觉就是叫家的味道!

范国峰,锦绣朝阳食府土菜厨师长。土生土长五台人,从小酷爱厨艺,高中毕业后一心专业五台本土地方特色,在适应巿场趋向菜品去腥提鲜保原味的餐饮路上保持原汁原味无任何食品添加剂,得到了五台人民的公认。在餐饮界对锅仔的研发,土菜的制作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杨俊云师傅

杨俊云:锦绣朝阳食府面点师。五台豆村镇柳院人,民间手工艺人。

开花窝窝花馍馍莜面饺子

得益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五台山饭店协会会长郑刚老师的指点,在粗粮研发、制作工艺方面很有名气!品种有:五台花馒、枣馒、开花窝窝、豆沙窉头、高粱折饼、厚炫子、莜面系列等颇受客人追捧。

所有原材料只要想得到,没有做不到,只有原材枓正宗,味道不变、价格不变、客人方便、顾客就会不变。豆腐丸子供货源五台城南关庙一层豆香居;卤水豆腐供货源沟南乡两涧村胡氏有着三十年功底;糜子粉是远近驰名的*土坡高嗓门;黑猪肉来自门限石沟里山养户张三;五台炖油糕来自东冶北大贤;莜面栲栳釆供于灵境老农家石磨而成;台蘑来源于佛教圣地五台山农户釆摘;本店必点菜莲花鸡来自陈家庄乡东山底山养殖户;玉米河捞、荞麦面等杂粮面来自五台高洪口小杂粮加工基地。

锦绣朝阳食府介绍

锦绣朝阳食府本着“让厨师成为演员,让菜品自己说话”的原则,食物自有灵*,匠者不负本心,客户认可才是硬道理。经过近两月的试营业,已经得到了周围居民和众位乡亲的好评!

五台县地图

故土难离,乡愁难舍。家乡的莜面系列,油炸糕系列外,还有五台烩菜、土豆丝,土豆粉,土豆片,土豆饼等土豆系文化,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总有一种*牵梦萦的味道在记忆里生长,总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怀念让人幸福满足。家乡味,刻印在味觉神经上的儿时记忆,时常让凡俗的日子泛起阵阵涟漪,唤起对故乡的依恋!这就是“家乡的味道”五台人独宠这个“味”,这就是“乡愁”……让我们久久不能忘却,印在心灵深处,刻在脑海当中的家乡品牌标签。

作者介绍: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胡润先贤文化传播人,百家号乡村文化创办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山西新闻主编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位优秀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台特色文化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