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食治养生的配膳方法
TUhjnbcbe - 2022/11/5 11:46:00

中国有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传统,自古就十分注重饮食配膳。饮食能养生治病,亦能伤身致病。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说:“若能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及所处时空环境不同,所以一日三餐需要进用什么性味的食物,才能适合五脏及身心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当人体受到病源侵袭后,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就会失去平衡,这时就需要运用食物有的放矢地调理:“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帝内经·素问·至真大要论})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的人应选用不同的性味食物调养各个不同脏腑的平衡,就需要吃适宜各脏腑“所人”“所嗜”性昧的谷、果、肉、蔬。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配膳、讲究烹饪、食饮相宜、调养脾胃,还需要有良好的进食习惯。我国传统的饮食理论有许多是很符合膳食健康的。

(一)主副食搭配适当

我国古代就已注意到主食与副食的平衡搭配,“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即所食动物性食物不应超过植物性食物。综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况时,常用精、气(氯)、神充足来描述身体健康。精、气(氯)是生命的支柱,在这两个字中都包含有“米”字。我们祖先又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国先民从生活实践中已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央不可离的主食。主食、副食比例适当是保障营养平衡的基础。

(二)注重呆着的单素搭配

自古以来,我国饮食就讲究合理的调配。荤素之料的使用,强调以素为主,按规矩、循准绳、元偏过,方可有益于健康。在荤素配合中,蔬菜的总量要超过荤菜的一倍或一倍以上,是最符合营养要求的。通过对长寿地区的调查,证明以各类蔬菜瓜果为主者,多获得了高寿。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以及各种肉类等食物属于酸性食品,而瓜、果、蔬菜是食物中的碱性食品。在日常生活中,应掌握膳食酸碱的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否则,将严重影响健康。

(三)提商品食和精粗结合

“稻粱寂,麦泰程,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经》所谓杂食,就是说,对食物原料都要去品尝食用,而不要有所偏嗜。每天的主食,不能单一,要杂合五谷,才符合人体营养的需要。在这些谷物中,有精、粗之分,一般认为上等的梗米、面粉为精粮、细粮,高粱、玉米、大麦等为粗粮。提倡杂食与精粗结合,是因为粗粮的营养价值超过细粮。现代营养学家曾作过测定,同样一公斤粮食,供给热能较多、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被麦面、康子面,其次为小米、玉米和高粱米,而大米、白面最低,而且前两者的微量元素也比后者高出许多倍。所以,过于偏食、精食者,会产生营养缺乏症。故在《*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论述。

(四)强调生味平衡

所谓“辩证用膳”,即指饮食营养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由于四季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且盛、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

根据我国药食同源的传统理论,膳食的寒、热、温、凉四性必须保持平衡组合。食物有四种不同的属性,如绿豆性寒无*,清热解*,生津止渴;菊花苦平无*,清热明目;羊肉甘苦大热无*,补虚桂寒。我国百姓夏天喝绿豆汤、菊花茶,冬天食涮羊肉,正是基于对这些食物功效的了解。

我国民间十分重视食性寒与热的平衡,吃寒性食物时必须搭配些热性食物:如螃蟹属寒性,生姜属热性,吃螃蟹时要佐以姜末等。破坏摄食食物四性的寒热平衡自然有损于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治养生的配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