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有时会在柜台腾出一小块地方用以摆设槟榔——花花绿绿的包装,偶尔能称得上是“槟榔刺客”的价格。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食用槟榔会导致口腔癌的传闻,这是今天我们对槟榔的全部了解。
曹雨在最近出版的《一嚼两千年: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中,作者曹雨梳理了槟榔在中国两千年间的流行史,并揭示其背后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变迁。在书中,槟榔的故事被“从头讲起”:它作为一种热带作物,从太平洋的南岛文化圈走出来,传播到南亚,与佛教文化交融。它从秦末汉初开始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中留下印记。槟榔在“瘾品”之外,有着丰富多面的文化内涵:从两汉时期驱除瘴疠的灵药,到魏晋名士高洁情怀的寄托;槟榔既是南北朝时常见的佛教供品,也是岭南男女的定情之物;曾在清朝满洲贵族中风行一时,也在当代的劳动人民中复兴。玄奘、苏轼、嘉庆皇帝都嚼过槟榔,李白、杨万里、李煜的诗词中都写到过槟榔,《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中也有它的出场。
曹雨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槟榔“四起三落”的流行史,槟榔作为世界四大成瘾性物质之一,并没有像其他三个“成员”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那样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而在现代,槟榔产业亦饱受争议,未来槟榔产业该何去何从?除了退避三舍,我们该怎样更科学地认知槟榔?最近,澎湃新闻专访了曹雨。
曹雨为历史学博士,人类学博士后,现就职于暨南大学,专研饮食人类学,尤重食物与移民之关系,著有《中国食辣史》。
书影“破解宏大的历史叙事”澎湃新闻:《中国食辣史》和这本《一嚼两千年》都被归类为“饮食人类学”的研究,可能大众对于“饮食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范畴、研究方法等还不是很明晰,可以再介绍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研究吗?
曹雨:我是历史学出身的,后来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受教于周大鸣教授,接受了人类学的训练,这种训练对我的启发很大。
人类学的研究是一种能够看见具体的人的研究方法。它开启了新的研究角度,让我们能够从一个很小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以小见大地从具体的事物出发,破解宏大历史叙事。我的《中国食辣史》和《一嚼两千年》都是这种学术研究路径的体现,从辣椒、槟榔这两个具体的事物出发,去理解历史,看见具体的人和食物在宏大历史中的地位和变革,尤其是看见芸芸众生在历史中的鲜活生命。
人类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这种个体的角度,以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来看问题,因此人类学是可以“百搭”的。我们看到有饮食人类学、医疗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等。这些研究都有自己专门的学科,但人类学的介入,可以提供新鲜的角度和方法。以医疗人类学举例,它可以提供患者的主观感受,医患关系的协和,对于在同等的医疗技术水平下,改善人的处境是有很大帮助的。食品工业可以告诉我们一份食物的工艺、成分和营养价值,饮食人类学则进一步解析食物与人的联结,与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而自从有人类学开始,饮食就是人类学家不得不凝视的重要部分;因为饮食在人类社会,物与人的联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地位。比如列维斯特劳斯的著作中,就特别重视发掘饮食在人类社会中的象征意义。
澎湃新闻:对于其中的“饮食人类学”,我们可以阅读哪些有代表性著作?
曹雨:年代以前,饮食研究一直只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部分,研究并非完全围绕食物进行。饮食人类学成为一门专门之学,大概始于年代,西敏司的《甜与权力》,杰克·古迪的《烹饪、菜肴与阶级》这两本书的问世,奠定了饮食人类学的基础和范畴。饮食人类学领域比较重要的著作还有冯珠娣的《饕餮之欲》、尤金·安德森的《中国食物》。华人学者当中,陈志明、吴燕和、张展鸿、郭忠豪、段颖等人的研究论文也很值得注意。
澎湃新闻:之前提到的《甜与权力》,还有近些年出版的诸如《筷子:饮食与文化》《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等等,可以再谈谈这种以某一具体饮食食材或器具展开的写作中令你着迷的部分是什么吗?比如搞清楚某一食材何时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又有怎样的来龙去脉这种探索的趣味?比如以某一物可以串联出一种文明形态等等?曹雨:表达与媒介的性质是有关联的。电视媒介的受众群体是一般大众,对于娱乐性和趣味性有一定要求,对深度的要求不如书籍,但又有较大的丰富信息量和扩展视野的需求,因此《舌尖上的中国》这类影视作品可以拍多种食物,当然,作为以影视形式呈现食物故事的作品《舌尖上的中国》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
以文字书写的著作,对于深度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的;需要小切角而深控,因此著作一般都集中力量探究一种食物。
对我而言,我很享受“格物致知”带来的乐趣,所以刨根问底地发掘一种食物的历史线索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这方面,辣椒比起槟榔要容易一些,辣椒进入中国毕竟只有四百多年,历史资料比较容易搜集齐全。槟榔跟中国人产生关系超过两千年,资料特别多,零散,容易遗漏,前期工作量就要大很多。至于说发现物与文明之间的有机关系,多翻历史资料,多做田野调查,自然就会发现食物带来的各种社会关系变化。
澎湃新闻:也可以分享一下“饮食人类学”研究中的难点?可能我们生活中并不太能够注意到这些寻常的食物,似乎每一种蔬果、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被“驯化”和发展的历程,那么我们选择哪些来叙述?而它们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才值得被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