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历史饮食文化八,宴请客人礼仪与习俗
TUhjnbcbe - 2022/10/12 20:34:00

第15节:二、戒 单(5)

治具宴客,礼也。然一肴既上,理直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常见主人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须知客非无手无目之人,又非儿童、新妇,怕羞忍饿,何必以村妪小家子之见解待之?其慢客也至矣!近日倡家,尤多此种恶习,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类强奸,殊为可恶。长安有甚好请客,而菜不佳者。一客问曰:“我与君算相好乎?”主人曰:“相好!”客跽而请曰:“果然相好,我有所求,必允许而后起。”主人惊问:“何求?”曰:“此后君家宴客,求免见招。”合坐为之大笑。


  烹饪一桌子好菜来宴请客人是一种礼仪。然而,一道菜已经上桌,理应让客人随便举筷选择精、肥、整、碎的菜肴,各人选取自己所喜爱的,听其自便才是最好的待客之道,何必强劝人家?常见主人用筷夹取,把菜堆放在客人面前,脏了盘子装满了碗,令人生厌。要知道,客人既不是无手无眼的人,又不是儿童、新媳妇,怕羞而忍受饥饿,何必用村妇小家子的见识来对待客人?其实这才是怠慢客人到了极点!近日妓院这种恶习特别严重,用筷夹菜硬塞入别人口中,有点像强奸,特别可恶。长安有个人特别好请客,而菜品并不好。一客人问:“我与您算是好友吧?”主人说:“当然是好友!”客人便跪下请求说:“如果真是好朋友,我有一个请求,您答应后我才起来。”主人惊问:“什么请求?”客人答:“以后您家请客,请不要叫我。”全座的人听了都大笑不已。

戒走油


  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太猛,滚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急停,既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


  鱼、肉、鸡、鸭都是很肥美的东西,但必须使它们的油溶解在肉中,不让其外溢到汤里,才能保持它们的味道不散失。如果肉中的油一半融解汤中,那么汤的味道反而不如肉。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火力太猛,煮得太快水干了,重新加水;二是火势突然停顿,已经断火再次火烧;三是太想看肉是否煮好了,多次揭开锅盖,那么烧的肉一定走油。

第16节:二、戒 单(6)

戒落套


  唐诗最佳,而五言八韵之试帖名家不选,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诗尚如此,食亦宜然。今官场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只可用之于新亲上门,上司入境,以此敷衍;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方称。若家居欢宴,文酒开筵,安可用此恶套哉?必须盘碗参差,整散杂进,方有名贵之气象。余家寿筵婚席,动至五六桌者,传唤外厨,亦不免落套。然训练之卒,范我驰驱者,其味亦终竟不同。


  唐诗最好,但五言八韵的考试题名家已经不选,为什么?因为它太落俗套的缘故。诗尚且如此,吃也一样。现今官场的莱,名称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的说法,有“满汉全席”的说法,有“八小吃”的说法,有“十大菜”的说法,这些庸俗的名称,都出于恶劣的厨师的陋习。他们只能把这些用在新亲上门、上司到来时敷衍对付;配上椅披桌帏,插上屏风,摆上香案,配上不断作揖下拜才相称。如果是举办家庭欢宴,文雅地饮酒开筵,怎么能用这种恶习俗套?只有盘碗交错地摆,整、散混杂着上,才有名贵的景象。我家的寿筵婚席,动不动五六桌,从外面请的厨师,也就难免落入这种俗套。但是被我训练过的人,听我指挥安排的家人,他们做的菜,味道终究不同。

戒混浊


  混浊者,并非浓厚之谓。同一汤也,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搅浑之水。同一卤也,食之不清不腻,如染缸倒出之浆。此种色味令人难耐。救之之法,总在洗净本身,善加作料,伺察水火,体验酸咸,不使食者舌上有隔皮隔膜之嫌。庾子山论文云:“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是即混浊之谓也。

 平时所说的混浊,与浓厚的概念不是一回事。如一锅汤,看上去不黑不白,像缸中搅浑的水;如一碗卤,吃时觉得不清不腻,像染缸倒出的浆水。这种菜的颜色、味道令人实在难以忍受。补救办法:把食物洗净,好好地加些作料,一边观察火候,一边品尝酸咸,不让吃的人舌头上有隔皮隔膜的感觉。庾信在他的文章中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说的就是这种混浊不堪的感觉。

每日发文两小节,对饮食有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饮食文化八,宴请客人礼仪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