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水”来袭
水乡非遗项目应时应节
来墟市开专场啦
眉豆糕、番薯糕、风味咸粽等美食
听到都“和味”呀
不能到现场还可线上下单哦
心动不如行动,快来看看
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水乡片专场
活动时间:年5月28日
(周六)9:00——16:00
活动地点:东莞市文化馆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
进场项目:龙舟制作技艺、中堂槎滘鱼包制作技艺、望牛墩传统小吃、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保安围扣肉、万江新村腐竹制作技艺、糖冬瓜制作技艺、茶山公仔、东莞三宝
参与方式:自行参与
-
线上提前趁墟
看这里!
此外,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线上平台产品持续热销中,线上线下齐优惠,扫码进入小程序即可选购,为市民把非遗产品送到家!
中堂槎滘鱼包制作技艺
中堂槎滘鱼包(鲍),因乡人品尝后觉如鲍鱼一般鲜美,取名鱼鲍,后经传播取简化字“包”。鱼包,顾名思义,就是用鱼皮擀制而成的皮,包裹肉馅而成。
中堂槎滘鱼包制作工序复杂,且选料苛求矜贵。以清汤煮制,突显鱼肉鲜美,且汤水鲜甜浓郁,口感弹牙爽口,于是命名为“中堂槎滘鱼包”,并有“食过槎滘鱼包,百味全无”的美誉。
望牛墩传统小吃
眉豆糕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其主料是糯米、眉豆等等,但入口之后并没有普通糯米制品那种过于粘濡的感觉,而是十分适口,一咬即断,味道则因为眉豆和芝麻的加入而变得很特别;番薯糕是以番薯为主要原料,把番薯煮熟晾凉后,把皮去掉,番薯抓碎,参些白面,白糖,红糖,掺和均匀,和成番薯泥做成糕点;
粽子作为东莞水乡人在端午节期间少不了的美食,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类水乡特色的传统手工粽子陆续上市,品种主要有咸蛋肉粽、红豆西米粽等。
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
高埗矮仔肠始始创于晚清,由当地村民吕佳所创,四代相传,有着过百年历史,享负有盛名。相传矮仔公因身材矮小,其制作的腊肠便于他担挑走街穿插巷叫卖,外型与当时的流行腊肠与众不同,短而粗。该项目于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保安围扣肉
东莞保安围扣肉是民间对广东名菜香芋扣肉的传承发展,大约始创于上世纪20年代东莞保安围村,以芋头和猪五花肉为主要原料,以水煮、油炸、过冷、蒸煮等古老技艺为手段,结合东莞人普遍喜好甜食的独特饮食习惯,而改良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香芋扣肉制作技艺。
万江新村腐竹制作技艺
腐竹制作历史悠久,是传统的手工食品制作工艺。据了解,万江腐竹是东莞传统产品,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中新村的腐竹最为出名,具有美味可口、色泽*净,耐煮不糊的特点,其制作工艺复杂而严谨。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村腐竹、新村豆浆已成为万江,乃至东莞的重要名产品,是万江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糖冬瓜制作技艺
东莞年果制作技艺是东莞地区逢年过节必需的糖渍物生产制作技艺。而东莞历来受到广府的年俗文化影响,中式糖果在春节时更是家家必备,种类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极具吉祥寓意及地方传统饮食特色。日兴糖果店出品的传统年果,尤其以冬瓜糖最负盛名,清爽可口,甜而不腻,在东莞已家喻户晓。
茶山公仔
茶山公仔属泥塑工艺品,始于明初,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广为盛行,深受珠三角地区的民众所喜爱。茶山公仔多取材于戏剧中的历史、神话人物,主要包括“桃园结义”、“牛郎织女”、“四兄弟”(刘备、关公、张飞、赵云)以及民间传说如“天姬送子”、“状元及第”等。茶山公仔作为东莞茶山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东莞三宝
东莞三宝怀着绿色健康的经营理念,一直致力于提倡本土绿色健康特产的发展,将来自新会的甘桔,河源的竹蜂和柠檬,云南的茶叶等做成纯手工制作的零添加剂、零防腐剂的天然农副产品。如柑普茶、老陈皮川贝柠檬膏、广东三宝(陈皮咸榄禾杆草)等产品具有疏肝健脾,生津润肺,消脂解腻,助消化,抗衰老的功效。
龙舟制作技艺
中堂龙舟制作技艺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堂制作的龙舟基本特色为“大头龙”,即龙舟的前端安装大龙头,高高翘起,气宇轩昂。该型龙舟细长,形似柳叶,船长28.5米,28排划手共56人,全船连挑头、锣鼓手、掌舵共60或61人,龙头大且威武,船身狭长,两头翘起,潇洒流畅。
年开始尝试制作小型龙舟工艺品,制作的小龙舟与大龙舟的制作程序一模一样,等比例缩小非常精美,受到人们争相追捧,小龙舟工艺品制作共计余条,细节精美活灵活现已远销美国、东南亚等地。
线上趁墟怎么够
久违的非遗墟市水乡片专场
现场处处有“宝藏”
真的不来看看吗?
这个美好周末
快来开启逛吃之旅~
END
供稿:林小瑜、杨锦娜编辑:彭天宇统筹:龚利曦校对:利民审核:莫家鋈终审:何超群添加小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