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32自适之道
TUhjnbcbe - 2022/5/30 17:21:00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4/4302316.html

自适之道

当我们急急忙忙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稍微定定神、等一等、想一想,先不急着问和表达,很多时候也许答案是会自己出来的。

如果常常在慌里慌张,急切地想要表达、想要找答案的状态,就不容易形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也不太能够问出深入一点的问题。

中医脉法有个很重要的一点,不管脉怎么变化,如果它是“从容和缓”的——此谓“脉有神气”,就不会有大问题。

中医讲望闻问切,望诊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学习望诊,我还学过相学。相学里面有看骨、看肉、看色,乃至看行住坐卧的姿态,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神气。“收藏、安静、清润、慈秀”都是好气象。

传统相学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以清为贵”,骨骼清利,面容清秀,神色清逸,都是好气象。古人认为,读书人、官员、修道人,或者现代说的艺术家,如果有“清正之气”、“清逸之相”,就是很高的赞誉了。

思想多了,神会浊,杂事太多,繁乱理不清,也会浊。浊,就是精神不清净,直接影响到身体气机的运行,容易堆积壅滞,产生湿浊痰饮,也容易迷心窍。

北京城的地名很有意味,昌平、大兴、顺义、怀柔、德胜门、崇文门、宣武门、正阳门……,这里有文化和国家价值观的体现。

怀柔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国家的治国方略,对于边远地区的不同意见、不同文化的态度。怀柔的反义是“威压”。古书里常常有“奉天承运”,“怀柔四海”的文字,依从天道,以德服人。

在汉唐宋明清的承平时代,有很多外国民族愿意来中国生活、游历,就像我们现在希望去西方学习体验一样。过去那些远方的民族,为什么愿意到长安城来,难道只是因为这边吃的多一点,味道丰富些,然后GDP发展得好,然后还有很多很好看的旅游点吗?

常有文章说,中国要发挥软实力,要向世界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播,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活出来的人和真实美好的生活状态来作为载体的,没有这两样作为基础,文化只是一套说辞。因为,所谓的文化、哲学、意识形态、都是现代人的概念和体系性的知识。

那些外国人来到中国,如果看到老百姓活得开心、放松,如果感受到这里的人友好、善良、宽舒自然……,不妨住下一段,也许是这种感觉,才是文化背后吸引人的真实力量。

说到中国文化的海外推广,也许不一定要那么高调,“我泱泱大国,浩瀚文明,千年历史,孔孟之道……”,不一定需要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方式。

现在我们的国民,常常有机会出游在外,如果能健健康康、坦然真实、有活力、挺开心,这本身就是传播了中国的面貌与精神。别人会想,哎,这些中国人挺有意思的,有机会可以亲近一下。这个时候,无意中就已经帮着传播中国文化了,这个是最实在的。神气的清与正、舒缓与健康,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为什么讲这一点呢?《*帝内经》也好,传统文化也好,目的是为了让人能够有“自适之道”。自适,是生命的基本标准。庄子是什么?自在逍遥。对吧?自得其乐。儒家的“自处”、“自立”、“自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讲的就是这个。

现在不少家庭,装修得很好,厨房干净漂亮,但从来不做饭,全家都在外面吃,长期下来,家庭生活本来的味道就模糊了。外面的菜,食材干不干净先不说,大多数是厚味、重味、复合味,常吃对身体不好。“本味曰淡”,这是以前我给一家素菜馆的建议。

回到“知常”的问题。你要知道自己身心的本来状态,自然界的本来气味,饮食的本来滋味。高开高走,车水马龙的日子过惯了,就会忘了脚踏实地,自己走路的味道,容易“以妄为常”。

生气通天

我们看《*帝内经》的目录,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讲的是自然本来的样子;第二篇叫《四气调神大论》,人与四时的变化如何相应的。上古天真,有点像《庄子》里讲的,远古时期自然状态下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常”与“平”是什么状态,人在相对平衡的中点是什么样的。所以前面说中医的诊断是“以常测变”,调理治疗的方向是“调常”。

下面这段是《上古天真论》的原文,不解释了,大家可以慢慢读一读,这段文字的节奏和气韵很美很柔和。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传统的好的文字与饮食、器物,都有背后的气韵,从容和缓,不偏不燥,反映是著述者的气质、精神。

第三篇是《生气通天论》,人的生生之气是通天的,我们的生命不是只在这个肉体壳子里,精神与思想不是只能拘附在身体的需求、小范围的人事物中,在那里团团转。万物与天地是互相感应的,所有一切都在交换。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里讲到了人体的阳气和苍天之气的互相作用,清净的天气与我们的心志、思想、情感的关系。雾霾住久了,脑子也会糊,心志情感容易混乱不清。

精神的放松与专注,才可能保持自身气机与神机的稳定,这个时候,才可能与天地间的精与神相往来,这是一个大循环,只有持续稳定地参与大循环,在社会和生活中就不再只是“孤立的个体”与“物化的关系”了。

一个人,如果困在自己的心智意识情感中,就会失去这个与天地相交流的状态。就会“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这种情况叫做“自伤,气之削也”,生命之气就会削弱。

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饮食、男女、生物致病、环境污染”。

专精神,服天气、通神明。这是养神的大方向。

主讲人:李辛地点:北京辛庄师范文字校对:甘露泉青莲甘草·巴比奕阳文字整理:定鱼知楽昨夜西风庞贝之石蝶儿采三影窗外别名鼗黑猫三界蓝色玫瑰

编辑:光明丫

校对:李辛

点击阅读李辛

《经典中医概论》31:用心的习惯

李辛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

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现任上海自道精舍、上海熙和堂诊所顾问,北京东源文际医疗顾问,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天首达脑科学研究所顾问。

著有《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cktothesourcesforaModernApproach》(年,瑞士)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立品图书

李辛的空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32自适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