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美食文化全球互通的历史由来已久。据考证,早在先秦时期,欧亚大陆上的先民们就开始自发地从事着商贸活动,在有意或无意间开展了一些饮食文化交流。[1]对美食的喜爱可以成为纽带,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理解文化间的差异,搭建起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美食可以拉近不同文化间的距离,因而美食外交也是民间外交的一种。民间外交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比如较为出名的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中日芭蕾舞外交等。民间外交的实践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其在全球各国的对外交往活动中均有一定形式的体现。[2]年,周恩来总理用北京烤鸭招待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北京烤鸭因此成为一张“有味道的中国名片”,“烤鸭外交”不失为一段佳话。作为一种具备共享性、永久性、新鲜性的国际“通用语言”,美食与运动、艺术等议题一样,成为世界人民跨越文化障碍,和谐交流的重要途径。
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为美食文化的表达赋予了极具张力的维度,美食类短视频凭借独特的普适度,满足了观众从视觉到听觉对美食的渴望,迅速成为短视频中的重要门类。[3]美食类短视频一般指由短视频社交软件用户个人拍摄、剪辑和传播的以食物与菜肴的寻访、制作或品鉴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影像,对于美食文化的传播,短视频事实上也成为饮食文化、味觉文化在当下的核心文本。[4]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年短视频用户喜欢观看的内容类型中,美食类占比24.0%。
年短视频用户喜欢观看的内容类型
(图片来源: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
美食文化的视频化传播更是走出国门,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掀起一番“风浪”。年,国际网络社交媒体中一个叫做“李子柒Liziqi”的非官方账号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