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走进山海经独属于中国人的神话世界
TUhjnbcbe - 2022/3/8 14:06:00
山海经

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本期讲座成都为大家分享由西南财经大学主办的《山海经》中的神话和民俗讲座,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海经背后的世界。

主题:

《山海经》中的神话和民俗

主讲人: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雷鹏高

时间:

年12月2日10:00-12:00

地点:

西南财经大学通博楼研究生教学区

主办单位:

文化素质学校、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

雷鹏高

主讲人简介

雷鹏高,四川省老庄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副教授。负责四川省老庄学会“老子论坛”研讨会近十年;自年以来,先后在成都市琴台社区、送仙桥社区、八宝街社区等十余个社区做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年—年受邀在四川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多种培训班讲授传统文化课程40余场;曾在西南财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讲学。论文《论老子的和谐思想》《传统养生智慧述要》获优秀论文奖。

内容提要

本讲座主要探讨《山海经》中传递的祖先的民俗信息,包括八个方面:第一,崇拜天地神灵的民俗;第二,崇拜祖先的民俗;第三,崇德尚和的习俗;第四,敬重英雄的民俗;第五,礼仪习俗;第六,预测习俗;第七,医药与养生习俗;第八,地方性习俗。了解祖先民俗,以科学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今天社会文明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山海经中的民俗

饮食习俗

饮食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这一点在《山海经》中亦有所提及。

原始的先民对食物的认知虽然不完善,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对于一些食物的功效和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先人有用食物治疗疾病的经验:「又东五十七里……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有鱼焉……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这两则记载都是关于治疗肿胀的,分别是食用三足龟和鱼。

拔牙习俗

其中一则是关于拔牙的习俗。「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此处记载「凿齿」是一个与后羿战斗的神话人物,而后被后羿射杀。

实际上,凿齿应为古代南方部落的一种习俗。从地理范围来看,凿齿很可能是东夷的习俗,大约在十五至二十岁时会进行一次拔牙,这一时段被古人认为是进入青春期即将成年的时间,而拔牙则被看作一种相当于成人礼的行为。

丧葬习俗

自远古时期起,死亡对于先民们来说就是一件带有特殊意义的事,因此中国从古至今都对丧葬风俗极其重视。

葬礼被看作是死者进入全新世界必要的一番仪式。《山海经》中对墓地、陪葬物和一些丧葬风俗有所记载。

据《海外北经》所记,「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此时已经有了合葬,帝颛顼是和他的嫔妃们葬在起的。远古时期,先民们对死亡便表示出了极大的重视,而墓葬也极大程度地体现了阶级性。

《山海经》一书囊括了众多民间风俗,极大程度上反映了远古先民生活与劳作的场景,先民的智慧得以在书中被保存下来,经过生生不息的演变,在今天仍然被广泛地运用着。

素材来自网络

编辑:讲座成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山海经独属于中国人的神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