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药历史探究之发酵的历史沿革
TUhjnbcbe - 2021/11/19 16:44:00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发酵(fermentation)

是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发酵

在我国,利用微生物进行谷物酿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4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14世纪《书经》一书里有“若作酒醴,尔惟曲糵”的记载,意思是说:要酿造酒类,必须用曲糵。曲是由谷物发酵而成的,糵就是发芽的谷物,说明那时就用曲与糵酿酒。

公元2世纪,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蚕“白僵(病)”的记载,从现代发酵工业的观点来看,白僵蚕、冬虫夏草、各种食用真菌均是发酵的产品。

《神农本草经》中,亦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的论述,食用真菌的培殖为我国劳动人民所首创。

据《本草纲目》载人工栽培食用菌约从公元7世纪(唐朝)开始。而西方关于人工栽培食用菌的记载是在十八世纪开始的[1]。

汉晋前后,出现了作为中药炮制手段的发酵,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发酵的中药—神曲。北魏时代,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则记录了多种发酵炮制的方法。据《左传》记载,鲁宣公12年(公元年)叔展“有麦曲乎?曰:无……。河鱼腹疾奈何?”,可见当时就知道发酵制曲治疗腹疾了。而此后的不同朝代和时期内[2],如在《肘后方》、《小品方》、《千金方》等多部古典医籍中,都有发酵炮制而成中药临床应用的记载。

明、清时期,中药的发酵炮制更是受到诸多医家的广泛重视,其理论和实践水平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年)谓:“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提示神曲是将酒曲加入药物中进行发酵炮制而成的;

倪朱谟的《本草汇言》(年)中出现了多种发酵炮制的药物,如:建曲、半夏曲、红曲、南星曲、沉香曲、女曲、采云曲等;

缪希雍(~年)的《本草经疏》曰:“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腑风冷”,阐明了发酵炮制中药的作用是消食健胃;

明末清初韩懋的《韩氏医通》则根据临床不同的“痰”所致病症,以半夏为主药发明了“韩飞霞造曲十法”。

除传统的中草药炮制,以中草药发酵生产药物的研究起步较晚[5]。

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菌类自身发酵产生次生代谢,如灵芝菌丝体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等,多为单一发酵。

现代利用中草药发酵的研究已从单味药涉及到复方研究且取得显著成果,成药片仔癀是用麝香牛*、蛇胆、三七等名贵中药的微生物发酵物,为临床退*、消肿的良药;三株口服液属营养保健食品,它以大豆芽为原料,在牛肉汤、大豆芽浸液、酵母膏、蔗糖、葡萄糖中加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DL菌联合发酵制成,产品有益于保持胃肠道健康。

中药在不同培养基上经同种微生物处理后其药性亦有差异。由于传统的发酵炮制利用的是自然微生物菌群,也未对微生物进行广泛的筛选,更不能抑制有害杂菌的生长,影响了这一工艺技术在现代中药中的广泛应用,目前现代的发酵炮制(特别是液体培养法)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药历史探究之发酵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