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诺学校?
HAINUO
-
在今年的四月初,海诺学校英语教研组四人远赴广州参加了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牛津大学出版社和背景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理解背景下的英语跨文化交际素养提升教学观摩研讨会”.会议历时3天,在这3天当中我们共聆听讲座两场,观摩课6节。这次会议,对我们英语老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英语课程的进一步建构都是有指导性意义的。一
以跨文化素养教育实现英语教学核心价值Jimmy老师:首先把目光聚焦在本次会议的主题上:国际理解背景下的英语跨文化交际素养提升。这次会议强调的是“跨文化素养”,再明晰一点就是“文化”。文化是语言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文化是语言的灵*,抽离了文化的语言不但失去了灵*,还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
举一个大家都非常耳熟能详的一个例子。有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掉进了一个大坑里,无法自己上来,然后来了一位警察,问这个人:“Sir,howareyou?这个人一听Howareyou?条件反射性的回答”I’mfine.Thankyou!最后警察很吃惊地走了。这虽然是编的一个小故事,却很好地反映了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忽视文化和场景的语言教学。这个表格是英语课程标准中描述的关于英语课程目标的描述。英语课程目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建构,我们从语言知识开始顺时针看,分别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既体现了工具性,也体现了人文性。其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属于工具性;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属于人文性。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单词和语法上面,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单词和语法只是英语学习目标中的冰山一角。假设我的左手是英语学习,右手是咱们老师。当我们离它这么近看它的时候,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而且会以为这个部分就是它的整体;但是当我们将视角拉远一些,会发现,哇!其实它很大,有很多我们从来没有看过的构成,而这些构成又是那么的重要,刚才我们一直是低着头看是吗?现在我们再抬起头,才发现,原来这只手连在另一个更大的整体,而这只手仅仅是构成人的一个部分。刚才说了,这是手是英语学习,而整个人就是面向人的教育或者说是看见人的教育。其他学科是不是这样?所有学科的学习其实都指向一件事情: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更完善的人。所以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要拉远视角看,抬起头看!很多孩子的学习行为和日常行为包括暂时的学习结果都变得可理解。我是年参加工作,在英语教学岗位上已经站了15年了,很有幸的是在这15年中,我见证了咱们当地的英语教学从工具性慢慢过渡到人文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15年前,在素质教育还没有成为大众认知的年代,所有人目光全部放到考试成绩上,而考试大部分又是语言知识层面的,单词和语法是最终考试成绩好与坏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所以大家的认知就停留在学好英语的全部就是掌握单词和语法。后来素质教育开始蔓延,整个社会对于孩子英语学习的能力开始看重,比如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当中开始重视孩子的听说能力,开始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过渡到重视语言技能---也就是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会用。直到年,课标的改版,第一次提出了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开始重视语言背后的人文素养,课堂开始要求体现情感和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英语的工具性渐渐的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是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文化是只有人才能传递和传承的,这是人工智能暂时不具备的。所以从这里我们能提取出的逻辑可能会是:老师如果只注重教知识,也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Faith老师:是的,这次第六届大湾区英语教师交流会,最重点强调的理念是教学育人和课程思*。教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后的目的,要确立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反推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新时代教学需要我们做出的最大的改变。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以Sophia为代表的机器人将在未来5~10年内快速进入课堂,成为老师的工作伙伴。人工智能的特点是信息储备量大、内容准确、失误率低等,他们将逐渐取代真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教书部分的作用。但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是育人的任务。因此,未来教师的真正优势在于育人。要从只重视教书转向同时将教书和育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Jimmy老师:是的,老师们,机器人Sophia的出现对我们英语老师威胁很大,尤其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