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盛世华彩”福禄基石主题艺术展自6月28日在梅陇镇悦慧中庚“新空间”展出以来,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喜爱。7月14日上午,闵行区新联会副会长、区套板葫芦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市工艺美协会会员郭海洋受邀到梅陇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益梅小院),以“百变葫芦的民族魅力”为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修齐讲堂。
民族传承的文化符号
郭海洋从文化的源起开始,生动地讲述了葫芦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人在创造生活的时候也创造了艺术,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创造是从生产生活实用出发,但他们的创造者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人,在创造过程中必然积淀了民族全体文化的哲学意识和美学艺术。”
他通过几个具体有趣的小例子让大家了解到,无论是在神话故事、民族民俗还是饮食文化、乐器文化中,都随处可见葫芦的身影。葫芦作为伴随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一种文化符号,在我们的历史上、生活中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
形式多样的艺术载体
郭海洋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培育经验,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葫芦的不同品种及特点。
他提到,在种植葫芦时会对藤蔓上的一个葫芦进行套版压制,这时同一条藤蔓上的其他葫芦会放弃自身生长,将营养全部供给受到限制的葫芦,使这只葫芦结出的种子大而饱满。“当时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后非常感动。万物皆有灵,葫芦为了延续自己后代、保护同类,宁可牺牲自己,这跟我们人、我们的民族也非常相似。”郭海洋说。
郭海洋还通过内容详尽的PPT展示了烫画、押画、彩绘、雕刻等以葫芦为载体的艺术品图片,精巧细致的作品激发了大家对葫芦的浓厚兴趣。
趣味十足的创意体验
在讲座的最后,郭海洋拿出自己带来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大家进行葫芦香囊的制作。
制作过程中,郭海洋老师耐心认真地对有疑问的学员手把手进行指导,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制作出一个个精巧漂亮的葫芦香囊,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整个讲座气氛活跃,互动频繁,深受大家喜爱。“通过讲座和实操,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葫芦文化和葫芦技艺所承载的独特民族魅力,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活动填补了我对非遗文化认知的空白,感谢修齐讲堂,希望以后能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其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