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気烊入茶”,是指在陈椽教授于年提出的绿茶、*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这六种通俗易懂茶类名称(简称茶“俗名”)的基础上,通过将気茶、烊茶等六个名称(注:另外四个名称由于含自造字,此处无法完整呈现)引入茶类命名体系,并将其作为与上述六类茶名对应的“官名”(即“学名”或“正名”)的理念和建议的简称。
“気烊入茶”的理念由侯彩云提出。该理念自年问世以来,得到了诸多学茶爱茶人的认可和赞誉。
徐瑞将気、烊以及另外四个因尚非官方认可的汉字,暂无法通过敲击键盘直接予以呈现的自造字称为茶的“雅称”,并认为将“気”和“烊”等字引入到茶类的命名之中这一为茶赋予雅称之举,非常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気茶”和“烊茶”,不像通常所说的“绿茶”和“青茶”那样,虽则通俗,但不免存在绿茶不够绿、青茶说不清等问题,故而有利于规避由此可能引发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误导。
気烊式命名更能引起消费者了解茶文化的兴趣,更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気烊入茶”,为茶附上高雅的名字,是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良策,有利于向世界宣传中国的茶文化,让世界看到以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绚丽与高雅。
杨雨柔认为,在绿茶、*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这六个通俗易懂的茶类名称的基础上,分别为这六类茶赋予与制茶法具有高度契合程度的“官名”,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展现了中华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一路演变为现代汉字,汉字的字形、字音及字义等都发生过或多或少的改变。由汉字组成的词在不断地增多,涵义在不断地演变,俗语在不断地更新,官方语言在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気”字尽管目前还不是中文中正式的汉字,但随着人们的瞬间接受和广泛应用,必将成为汉语字典里收录的汉字。“烊”字成为茶类的名称之日,也必将焕发出新的光辉。
就像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中文翻译赋予生僻字新的生机一样,“気烊入茶”也必将会为茶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体现了语言的吸收外来事物、不断变化的特点,体现了华夏文明吸收包容的特点和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滴滴水组成了大海,一个个字组成了语句,一个个人组成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吸收、传承与改善来源于人民群众,来源于日常生活。
我们的文化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通过与其他文化进行碰撞交流进而丰富我们的文化,是华夏民族延续至今的关键要素之一。“気烊入茶”展现了中华汉字的魅力,体现的是我们将外来文化以及本民族的遗产转化为新事物的能力,展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陈秋水认为,“気烊入茶”不仅是对茶类命名的探讨,也是新一代茶人对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的一份探索与思考。
作为茶文化的源起之国,中国拥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并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脉络,茶已成为代表中国的特殊符号。
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对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在漫长的茶贸易和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茶作为东方文化的载体,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官名”的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反哺茶文化,赋予茶新的符号,将中国的汉字通过字形或字音实现象形表意的原始“造字”方法的演变过程呈现出来,对茶进行新角度的分类与命名。
这一做法,除对茶文化做了新的梳理之外,也将中国的汉字文化和命名文化融入茶文化当中,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对茶所具有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和谐纯正的文化特质进行了凝练与再现。
“気烊入茶”是我们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小小窥探与尝试。中国茶文化具有“清、敬、和、美”的价值理念,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练概括,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其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以及丰富的内涵,融入了我国诸多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贡献,至今仍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社会作用。
茶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剖析“気烊入茶”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和命名文化,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可以从茶文化切入,借助茶文化修身进德,唤醒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基因。茶文化的内涵是深远而丰富的,中国文化也不仅仅只有茶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渗透的挑战,我们应该且能够从茶文化等众多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认知感、自豪感、骄傲感和信赖感。
文字来源/徐瑞杨雨柔陈秋水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