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康,笔名蓝天白云,浙江宁波人。年参加工作,在栎社公社搞新闻报导工作,后在石碶镇工办工作。年退休后,曾会同街道文联俞国平等人,编纂出版发行《石碶志》《行春》《石碶地名故事》等书刊,现任石碶街道文学协会副会长。《美篇》平台的文学优秀作者。
友情诵读者简介姜宝金,年1月生。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北安市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北安市评剧团团长,北安市群众艺术馆*支部书记。作品曾获文化部三等奖,中国评剧艺术节表演奖,黑龙江省首届文艺创作大奖表演三等奖,省文化厅一等奖四次,二等奖六次,黑河(地)市一等奖多次。
边听边读
江南美食鲥鱼
文/图王银康
鲥鱼,与银鱼、刀鱼、鮰鱼并称是我国四大名鱼,属上品鱼类,也是长江三鲜之一(另二鲜为刀鱼和河豚)。鲥鱼形似鳊,鳞如银,唇边有朱点,一般体重在三斤左右。
平常鲥鱼分布于东南沿海,每年4~6月份洄游入淡水水域,逆流而上产卵。在此期间我国的长江、珠江、钱塘江水系都出产鲥鱼,但以长江中下游产的鲥鱼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据说鲥鱼有多种,主要有胭脂鱼、樱桃鱼、大头鱼等,若非专家和资深吃客,简直难以分清。四、五月份,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江南鲥鱼肥美,正是上市之际。鲥鱼肉质细腻鲜嫩,其鳞片富含有脂膏,味道鲜美,素有“长江第一鲜”之称。
清乾隆年间《松江竹枝词》中有诗云:鲥鱼颜色烂如银,海胃群推赛八珍。才得千钱易一味,满盘狼籍是何人?足以说明清时人们就喜欢鲥鱼这一美食了。
记得有一次我去杭州出差,在杭城的一家正宗餐馆,与朋友聚会。在海鲜池点菜时,见到了久违的鲥鱼,异常高兴,立即叫服务员捞上来一称,一条足有一斤多重,价格自然不会便宜。我吩咐就做一道“姜葱清蒸鲥鱼”。
入座不久,年轻漂亮的服务员就端上一盘香气扑鼻的菜肴,样子秀美之极,葱绿椒红相间,正是大家期待已久、闻名遐迩的“姜葱清蒸鲥鱼”。于是你请我请,怕冷了不好吃,便不再客气,各自纷纷下箸。我夹了一块白白的鱼腹肉,见鱼肉上鳞片覆盖,银光闪闪。放在嘴里,细抿鳞片,真是鲜美无比。然后再吃鱼肉,肥嫩的鱼肉之中,有一种鲥鱼独特的香韵,使人心旷神怡。片刻间,一盘“姜葱清蒸鲥鱼”就成了光盘。这味道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有史记载,历来江南文人墨客大多数都喜欢吃鲥鱼。北宋苏东坡曾赞曰:“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佘。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嗜食此鱼,特别喜欢吃“樱花鲥鱼”。曾赋诗云:“三月齑盐无次弟,五湖虾菜例雷同。寻常家食随时节,多半含桃注颊红。”在诗的下面还有自注:“鲥鱼初至为头膘,次樱桃红。”可见曹寅不仅喜欢樱桃鲥鱼,而且是个知味者。
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鲥鱼有补益虚劳、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疗疮*等功效和作用。鲥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关于鲥鱼的吃法,《日用本草》中所载最妙:“凡食,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获芽带鳞蒸食为佳。”所以平时吃鲥鱼,总以带鳞清蒸,别的吃法,都属于糟蹋鲥鱼的外行行径。越地苏州、扬州一带清蒸鲥鱼很讲究造型,蒸煮时将配料铺陈在鱼身上,制成图案花形,以增添色泽,丰富口味,与传统做法相比,是一个新的改良。
清蒸鲥鱼贵在“清”字,不用酱油,不拖糖色,不放鸡汤,保持本味。这是清代大美食家袁枚的经验,值得当代烹饪界学习。
快到鲥鱼上市的时候了。届时我一定去买一条在自己家里亲手烹饪,让一家人也品尝一下“清蒸鲥鱼”的美味。
(.3.8.)
往期作品精选
别样的告别——悼念张仙房先生特辑(二)║晓秋散文欣赏
文化的力量/张仙房散文欣赏
溪口览胜║王银康诗歌作品欣赏
我心中永远的神圣(三)/周玉清散文欣赏
游郊甸赏梅小吟并记/孙铁民书法摄影作品欣赏
本期主审晓秋
本期制作铁马
《东方文化艺术总社》编辑委员会
顾问团:
商山愚翁屈金星蒙东进仙房吴丘殿清洪山隽平台居士常乐翁华文亮
编委:
铁马白桦红豆清源居主晓秋林下散人愚郎大圭
编辑部:
铁马(总监)白桦红豆晓秋林下散人愚郎大圭蜿蜒归根对酒当戈
主播:蜿蜒远方春华辛玫
刊头设计:龙江游子
刊头题字:蒙吉良铁马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