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陆河饮食文化之美
TUhjnbcbe - 2021/4/29 22:31:00

陆河饮食文化之美

陆河作为客家遗留文化最悠远的县城之一,存在着许许多多在当地著名,在异地却甚少看见的美食,且这些美食具有它们独特的味道和历史,其中属这五种最为著名:面薄,擂茶,甜粄,青梅,*酒。

面薄,是有多薄的面呢?其实顾名思义,面薄确实很薄,但包裹了叉烧,豆芽等菜色后,就会十分饱满,美味。为什么陆河人要吃面薄呢?因为面薄通常在每年阴历的四月八日制作,意以祈福,而且在平时在市场当中是没办法买到的,只有这一天,大家因祈福而制作,这是陆河著名饮食文化之一,非当地人,鲜少知道这一习俗。面薄由面粉烙成,为圆形片状,食用时,有配菜搭配食用,这些配菜分别是——炒豆芽,炒萝卜干,炒豆腐角丁,卤叉烧等,通常为素菜,也可按自己喜好制作。食用方式,首先将各配菜均匀放在面薄中间按长条形摆放,再用面薄包起最后形成一个肉卷状,即可使用;一家人整整齐齐在午饭制作面薄同时又为生活祈求康泰,是老百姓的乐事之一。

客家擂茶,没有滤镜的擂茶才是真正的擂茶文化,讲到擂茶想必很多外地人都听过却没有尝试过,通常我们在电视或手机推文,新闻看到的擂茶大多被美化,正宗的擂茶,反而是没有这些花里胡哨的食材,擂茶是客家人每天如饮水般的日常,如果顿顿都如此大费周章,便会失去这一乐趣,日常中,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的功效,至于这个功效从何而来,相传,建武23年(47年)盛夏,马援率*驻守桃花源,不料一夜之间许多将士病倒,马援卧病汇报战况,忽闻老百姓敬献汤药的禀报,马援将信将疑地喝下一大碗,只觉芳香沁人肺腑,遂连喝三碗,全身大汗淋漓,四肢销微活动竟奇迹般地站立起来,多日苦痛,仿佛随汗水一流殆尽,于是三*皆服,瘟疫大除,大振士气,举旗大捷,这种传说有的涉及到刘备,有的涉及到诸葛亮、张飞,但更多的都是提到司马错、马援,也唯有马援一说。所以擂茶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擂茶在汕尾市地区最为盛行,分为三个茶段:早上(9:00-11:30)下午(3:00:-4:30)晚上(8:30—11:30)晚茶,在这三个时段陆河如果在待客或吃饭大部分都在喝擂茶。

甜粄,没错!甜粄就是很甜的粉制品,照传统习俗,甜粄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五之后开始制作的,逢年二十七、二十八蒸甜粄。制作方法也颇为讲究,它是用七成糯米渗三成籼米在水裹浸泡一天一夜,浸泡膨胀后磨成米浆,过滤去除水分后成为糯米面团,接着再把*糖熬成糖浆倒入糯米面团中,加温水揉搓,搓好后的生甜粄满满地摊在垫有竹叶或芭蕉叶的蒸笼上,一般蒸甜粄的蒸笼都有30多厘米,要蒸四五个小时。所以,传统客家甜粄就如同厚砖一样厚,制作完成的甜粄同能长时间保存,每次想要食用时只要割出一部分,或蒸或加蛋液煎炸,凭个人爱好食用即可。

青梅,陆河还享有一声誉,便是青梅之乡,主要得益于陆河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青梅即使成熟,食用也是极涩极酸的,这又要通过陆河人百年来发展而来的腌梅大法了,每年清明节前后就是青梅的采收季节,青梅已进入采收季节,要如何腌制出美味口可的客家风味青梅?脆梅腌制法—可准备青梅4公斤、糖5公斤、盐0.5公斤。做法是将青梅加盐稍加搓揉并放入水中浸泡2天2夜,再把青梅捞起用流动清水滴洗4小时后晾干。将青梅以刀背拍打出裂痕,以一层梅一层约公克的糖放入玻璃瓶内,等糖融化后把糖水倒掉重复2次。第3次用1公斤糖加4碗水煮成糖汁放凉后倒入瓶中,次日把糖汁倒掉。再煮3公斤糖加10碗水的糖汁倒入瓶中,再放入冰箱中贮藏就可随时取用。

陆河的*酒,相传在远古时代,农业尚未兴起,先祖们过着女采野果男狩猎的生活。有时采摘的野果食用不完,便被贮存起来,因没有保鲜方法,野果里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会发酵,生成含有酒香气味的果子。这种自然发酵现象,使祖先有了发酵酿酒的模糊意识,时日长久,便积累了以野果酿酒的经验,尽管这种野果酒尚称不上*酒,但为后人酿造*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示。*酒文化对于陆河人来说并不是家家户户知晓,可每一户人家都传承了酿*酒的手艺,*酒不仅仅是一杯酒一道下菜的食物,更是全家增进情感的纽带,是所有在远方孩子的故乡的味道,也是归子的思念。

免责声明

1、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本平台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转载引用仅为丰富信息之目的,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河饮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