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阿蚊学姐
编辑
尤里卡
本文为拖鞋哥MFA考研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拖鞋哥MFA考研
官方微博账号:
拖鞋哥MFA考研v5《风味人间》出现之前,作为高端美食类纪录片的《舌尖上的中国》早已占据观众视野,但是《风味人间》在同类题材的重压下突出重围,展现全新的视听盛宴,一经播出迅速蹿红全网,观众直呼过瘾。
制作人员在选材、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新解读,以精品示众,站在全球化视阈下,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同西方交融展现,真正做到了文化输出。
历久弥新:美食的陌生化处理
《风味人间》的导演陈晓卿延续《舌尖上的中国》中选题的平民化视角,深刻挖掘与大众生活联系密切的美食及其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在历史延展中显现出的内涵。
《风味人间》在表现形式上做了陌生化处理,国际范围的美食文化加入,扩充了美食表现的多样性,并且通过显微摄影、超微摄影、交互摄影等拍摄手法,将食物的演变过程呈现在视听影像之中,带领观众从化学视角解读美食,营造出画面的极度美感,满足受众好奇心,给予受众“纪录片沉浸式观影”的观影体验。
精细的音效处理,营造了极致的听觉体验,食物在音响效果还原下,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每一次的切、煮、炸发出的清脆声响,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
而这样的陌生化处理下的极致效果的背后,是制作团队在对美食记录的创新性探索,是不断的新超越,将人与自然,将美食与情感紧紧维系。人类对美食的记忆,对文化的认知,都通过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人类共同的情感,借着美食的载体,实现跨领域沟通。
国际视野:促成文化交流纽带
《风味人间》借助全球化背景,利用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将中国传统美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同类美食相融合,不同视阈下的饮食文化对比获取了国际范围的文化认同。
《风味人间》中,对火腿解读由皖南延展到西班牙,对于相同的食材,处理方式却展现了地域影响下的巨大差异,比起国内晾晒风干,烹饪为主的制作方式,西班牙人更热衷将火腿切片食用。两者虽有差异,但都最为当地风俗特色的独特形式而存在,美食成为连接国际间文化交流的纽带。
来自英国的美食家扶霞在接触四川特色美食麻婆豆腐、辣子鸡后深受吸引,并将其地道的中式做法带入英国,在英国开起特色中餐厅,将中式美食广泛推广,促进了中西方的美食文化交流,获得西方国家对中国美食文化的认可。美食超越了地域、文化、历史的限制,成为国际视阈下人们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
大众参与:纪录片的二次创作
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为纪录片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优渥的土壤,交互性和碎片化传播成为新媒体视背景下的独特形式,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越发需要符合受众口味的个性化作品,《风味人间》作为新媒体纪录片,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互联网思维”趣味化解读成为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风味人间》一经播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受众的收视热潮,除了通过“三网一端”的平台互动讨论,大众还借助“抖音”自发生产美食记录短片,对中国特色美食进行二次解读,借助大众的碎片化收视习惯在自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如今已经出现不少优质的美食记录短片如《呲食堂》《土家食记》等,大众是文化的接受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风味人间》的出现,引起了观众对美食文化的情感共鸣,获取了观众群体的生产和传播的动力。
《风味人间》通过展现独特的寻觅美食之旅,展现中国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在国际范围收获广泛认同,树立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且,作为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还注重价值观的影响,虽然《风味人间》并未刻意借助人物故事煽情,但仍潜移默化的表现出了中国人对文化传承的坚守精神,深刻影响着受众,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做到了文化观念的输出。
《风味人间》具有极高的艺术追求,彰显中国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将东西方美食的差异美细致展现,凸显出中国美食的独特性,成为中国美食类纪录片的标志性作品。
THE
END
专业课框架讲解
全程班课程福利!
往期回顾
◆经验贴
研究生退学重考,我最终走进了陕师大!
永不放弃,做最帅的自己
我放弃事业编,最终圆梦北师大!
东师广电专硕分学姐前来报道!
◆复试备考
10个常见复试备考问题,请查收!
准备复试还是练习口语?寒假英语学习要提上日程
◆热点干货
状态回归!摆脱考后迷茫期
你为什么选择读传媒?不妨看看这些媒体人经验书
◆影视评论
商女也道亡国恨,教堂绝唱秦淮景——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艺术特色
《千钧一发》——给予未来世界的科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