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饮食方式的转变
作者:佚名
朗读:晨光
(湖南株洲)
饮食方式的转变
佚名
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箸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
但这种合食的饮食方式并不十分古老。在合食制出现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采用分食的饮食方式。
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人们席地而坐,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于现在的自助餐。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或木制品。在分食制下,统治者通过制定食礼来规定食器的使用规则,严格等级秩序,以此达到表现尊荣与亲疏关系的目的。在周代,青铜器是统治阶层所专用的,被广泛用于祭祀、饮食活动之中。即使在统治阶层内部,以鼎为核心,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数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周人*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治权利的象征,通过制定食器和食物类别的规制来表达礼义,区别尊卑贵贱,保证上下有序,贵贱不逾,让贵族获得身份认同。
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尤其是社交场合,关中、中原地区的男女在进食时都要分开,遵循男女有别之礼。不过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南地楚国男女却可以在一起进食。
汉代依旧承袭了周时的分餐饮食风格,成语“举案齐眉”中妻子孟光为表达对丈夫梁鸿的尊敬,在侍奉夫君进食时将食案举至与眉毛平齐,就是汉代实行分食制的例证,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汉代人宴饮时非常重视座次安排,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室内宾主宴席,以东向最尊贵,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再次为西向。这种礼制方面的等级限制,是辨别分层生活方式的最有效要素,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饮食这一活动成为一种礼制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从食具的选择、食物的类别到饮食中座次的安排,无一不受礼的制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总的来说,魏晋时期多为分餐,南北朝尤其是北朝合食较多,但仍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
饮食方式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唐朝时,合食制已基本普及,到宋朝时最终定型。不过,宋以后分食的习惯也没有完全消失,如《红楼梦》描写了大量围坐合食的场景后,在第四十回里写到,贾母等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可见,在出现合食制千年后的清代,某些场合(如家宴),依然有分食的习惯。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民,明朝的一些餐具则有比较鲜明的从下层影响上层的特点。如筷子就是从平民下层普及到上层的。明初到中国来的朝鲜人曾非常讶异:“你们怎么不用勺子吃饭了?”
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新型家具的使用、餐具的改进、烹饪技术的丰富以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等的变化,都会使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并与社会变化相呼应。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有分食制的普及,后来才有合食制流行。
B.在周代,楚地男女则是可以在一起进食的。
C.汉代所有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D.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食制起源于西周,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现在的自助餐。
B.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汉代人则轻视鼎而非常重视座次安排。
C.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
D.家具、餐具、烹饪技术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的变化,都会对饮食方式产生影响。
3.传统合食制的优点是、;缺点是,改进的办法是。(4分)
这篇说明文介绍了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漫长的历史进程,让我们了解了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知识解答即可。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B、D三项说法是正确的;C项有误,原文是“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C项表述的“汉代所有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说法太绝对化。故选C项。
C。
2.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项有误,原文是“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可见A项表述的“分食制起源于西周”是错误的。
B项有误,根据“以鼎为核心,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数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周人*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可见B项表述的“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是无中生有。
C项有误,原文内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可见,C项表述的“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说法错误。
D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的。
故选D项。
D。
3.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箸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可知,合食制的优点是:可以彰显礼仪,增进情感。但筷来箸往,不卫生。所以在聚餐时,可以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等。
①彰显礼仪;②增进情感;③不卫生;④使用公用(共用)的筷子、勺子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