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吃了平江十大碗,筵席都叫洽情席,你知道蕴
TUhjnbcbe - 2021/2/7 9:13:00
斑鸠菊注射液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吃了平江十大碗,筵席都叫洽情席,

你知道蕴含多少传统文化吗?

湖南省平县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历史上,大量江西、广东移民迁入此地繁衍生息,边缘而且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南宋以来朱熹理学在平江的落地开花,让老祖宗从粤赣带来的风味,结合平江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经过了极大的改良,平江饮食风格并不归属于赣粤两省风味,既有海派味,却又不乏乡土气息;山珍与海味杂揉,南北菜品交融,形成了一桌独立不倚而又风味鲜美的菜系,形成了独特的饮食风味。

在平江十大碗的餐桌上,那些热气腾腾的美食端上桌,推杯换盏间,散发出平江人独特的情感和久远的文化思想。

一、平江十大碗的特色在于新鲜地道的食材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第一层意思是说每个地方的人们的食材主要来自于当地的大自然,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物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第二层意思是说人们会不断的改变食材、辅料的配方,改进烹饪工艺,以适应特定气候环境下的营养和健康需求。

各地人们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开通脑筋,各显神通,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和时代特色。到南宋时期,我国形成了“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区域特色。在清朝初年,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了清朝末年,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汉民族饮食的“八大菜系”。

作为后起之秀的湘菜,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特色鲜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美食菜系。但是平江菜不属于湘菜。

地处湖南、江西湖北三生交界质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千百年来,相对闭塞的交通和赣粤两省移民集居的特色,让平江饮食既顽强的保留了赣粤两省的传统,又融入了湘菜的一些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十大碗特色。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曾经慧眼识珠,报道了平江十大碗及其饮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平江十大碗的菜式、食材,已经随着经济水平的差距有了明显的分化。高档的鱼翅席,中等的海参席,殷实人家也上蛏虷席,均为海派宴席。内陆山区挑用海鲜作头碗菜,既是一些先富起来的富贵人家经济实力的表现,又是平江那些由广东迁移而来的人对于故乡的一点记忆。

二、平江十大碗犹如山间吹来的风

湘菜偏辣,而平江情席不辣;在平江十大碗中,有一道甜味的美食,其他的不能放糖。

在周边都是以辣为特色的湘鄂赣的菜谱的四面楚歌中,平江十大碗独树一帜,顽强的保留着广东粤菜的个性。可见平江人的人文精神中,那股对传统和故土的坚守是多么的坚决。这种坚决和果敢更体现在平江人的为人处世之中。

最为传统的“十大碗”菜式,如今还广泛的存在于普通农家的筵席中:第一碗是十样锦,第二碗是姜味土鸡肉,第三碗是墨鱼瘦肉汤,第四碗是羊肉炖粉皮,第五碗是蜜汁红烧丸,第六碗是猪肚炖药豆,第七碗是酸辣肥肠,第八碗是虎皮扣肉,第九碗是清蒸鱼,第十碗时令青菜。

从烹饪工艺来看,有炒的、有煲的、有蒸的。

从营养方面来看,荤素搭配,错落有致。特别是最后一道菜为时令菜蔬,作为一餐大鱼大肉筵席的结束,的确与现代健康饮食的养生理念不谋而合,显示了平江民间饮食文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从食材上来看,既有山珍河鲜杂糅,又有自家风干的白萝卜、酸菜干、土鸡、油豆腐、蔬菜,尽显传统农耕文化的特色。

从厨艺来说,乡下做菜师傅,总体上坚守农家传统烹饪工艺,但做工精细。其他的不讲,单说一盘“什景海参”,它的菜品杂到了一定的境界,天上飞的鹌鹑蛋,地上跑的驴筋,海里游的海参,栏中养的猪、鸡,山中长的笋丝、香菇,园中时鲜蔬菜等

其次是海参的做法,要选无刺的和尚海参,先用沙子炒,然后放瓮中浸在80度热水中发泡,捞起打扁刀切片、刮肚子。

这一碗什景海参,品相看起来桃红柳绿,边滚金珠(鹌鹑蛋或鱼丸),上盖青椒和驴筋等,堆在盘中,色香味俱佳。

城里的酒楼饭店,大多是精雕细琢的功夫菜,或者各大菜系兼容并蓄,风格口味越来越雷同趋近,新概念菜谱大行其道,舌尖和味蕾经常会迷路。平江十大碗这种新鲜地道的食材,当地师傅独特的手艺,邻里乡亲真诚而热闹的场景以及暗含的传统文化,犹如山间吹来的微风,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开心。

三、十大碗的类别及其常见菜式

平江十大碗的菜式,有着丰富的内涵,要根据筵席的主题思想有各自的特色:又分为硬面情席、海参情席、喜宴情席、寿宴情席、斋宴情席等几种。每一种都各自表达不同的情感。

1、情席类别

硬面情席:

适用于吃新、敬祖、会友、构造。菜式按顺序为:胙肉、鸡羹、百叶、莲子、笋干、粉丝、肠片、蒸鱼、砣子肉、三鲜小菜。

海参情席:适用于升迁、乔迁、团年或春饭、聚会、团圆。菜式按顺序为:胙肉、扣鸡、笋干、红烧丸、墨鱼(或百叶)、羊肉、肚片、蒸鱼、虎皮肉、三鲜小菜。喜宴情席:适用于订婚、结婚、嫁女、满月。菜式按顺序为:虎皮蛋、金鸡抱蛋、笋干、莲子、墨鱼(百叶)、羊肉、肚片、蒸鱼、虎皮肉、三鲜小菜。喜宴情席第二碗不能用红烧丸,源于远古周朝文王吃子肉吐子肉的悲惨故事,所以避讳不吃肉丸子,改用金鸡抱蛋,以喻多子多富。寿宴情席:适用于男女寿宴。菜式按顺序为:虎皮蛋、金鸡抱蛋、笋干、莲子、墨鱼、羊肉、肚片、蒸鱼、虎皮肉、三鲜小菜。寿宴情席要加上长寿面和寿桃,长寿面最先上桌,桃寿在第五碗菜之前上桌,其中长寿面又有讲究,面要长,喻为长寿,80岁以上寿宴的长寿面要装在一大碗中,同桌宾客各人分享,年轻人寿宴的寿面用小碗装,每人一碗。斋宴情席:适用于丧事。菜式按顺序为:胙肉、斋鸡羹即豆腐丁、百叶、湘莲(或滚煎即烫面)、粉丝、*花、笋干、香菇、油豆腐、小菜。

在这平江块独特的湖湘土壤上,“盘子”也象“情席”一样,体现了一种儒家文化仁爱教化的精神,以及乡亲间融洽、朴素的感情。

2、常见平江十大碗菜式

平江十大碗第一碗:十样锦

里面有鸡蛋,蛋饺,银耳,木耳,腰花,胡萝卜等等,俗称大杂烩。

平江十大碗第二碗:土鸡汤。

鸡是自己养的,没有加调料,味道特别鲜。

平江十大碗第三碗:野味火锅。农家在山上自己打猎的野味

平江十大碗第四碗:红烧丸子

这是桌上唯一一道甜菜,是粤菜遗留的唯一见证。

平江十大碗第五碗:墨鱼瘦肉汤,营养又美味。

平江十大碗第六碗:野猪肉。

平江十大碗第七碗:扁豆炖猪肚

益气养胃,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降低血糖延年益寿

平江十大碗第八碗:红烧草鱼

自家鱼塘的鱼,清蒸后采用简单的调味,鱼汤拌饭,很下饭

平江十大碗第九碗:虎皮扣肉

下面放干酸菜、干豆角等干菜,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不吃肥肉的人

也能吃。

平江十大碗第十碗(压桌菜):翡翠白玉汤,

吃得太油腻,最后来一碗青菜那绝对是最佳配方了。

四.平江十大碗上菜规矩

十大碗从菜式上的安排,上菜时的顺序,到一碗菜的配料都融入了礼仪文化。走路前后顺序、席位座次,倒酒的手法、吃饭拿筷的先后......每一步都有规矩讲究,蕴含中国传统餐桌礼仪和待客之道。

上菜也的规矩:一碗一碗上,“三满三浅”。第一、三、五碗菜要堆得满满的,这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表示来的客人是出头人,愿他事业辉煌腾达。第一、三、五碗的菜为炒菜,除了要满,还要镶盖面,盖面又有讲究,称三镶,配齐红绿白三色则为三镶,一般选用红、白萝卜丝,红、青椒丝和葱制作三镶。第二四六碗要浅,为汤菜。一满一浅转换之间,体现的是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又寓意着阴阳调和。最后一碗一般是青菜带汤,最清淡,用于配饭、饱肚、解油腻。吃第1-6碗菜之间不上饭,这期间是用来联络感情,推杯助盏饮酒祝福。吃第7碗菜时开始上饭。

十碗菜依序一碗一碗用盆端上桌,安排两人上菜,一人端盆,另一人跟在端盆的后面,到每桌前时再走到前面,把盆上的菜端上桌,菜上有“封盖”,菜端上桌后,除了第一碗菜,端菜的人可以把“封盖”取下拿走,第一碗菜的封盖要在不同类型情席的仪式后才能开启,比如喜宴,要等新人到场致礼后才能开启。每一碗菜都要先等坐首位的客人夹第一筷后,其他人才可以开吃。吃完后盛第一碗菜的碗是不能撤走的,要留在桌上,第二、三、四碗要撤走,第五六九八十碗又不能撤走,喻意为有头有尾,留六只碗在桌上又寓意六六大顺。

五、千年胙肉却不是肉

平江的斋宴情席十大碗,以胙肉为第一碗,是传统的缅怀祖先的一种表达方式。斋宴情席,(如果是丧事,则特称端盘子、吃豆腐)第一碗是胙肉。胙肉指的是祭祀时供神的肉。流传于平江的莲花落是这么开腔:“头碗菜是炸肉,祖宗留下几千年……”,胙肉之说,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九君子年代的南宋就流行于世。如:宋陆游《入蜀记》卷五:“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众人。”中国人一直很重视祖宗,古时候扫墓对于孝子贤孙来说是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全族男丁齐齐出动,带好香烛宝帛来到祖坟祭祀,打扫干净墓地四周的杂草,用红漆描写墓碑的文字,然后用烧猪肉等供品拜祀先人。拜祀前后,宗亲集中在宗祠或大屋中,用各家交纳的钱买猪肉,再分发给各家,俗称“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古称“分胙”。

这个风俗,与广东祭祖分金猪的习俗一脉相承。这应该是平江又一个传承广府文化的佐证吧!

胙肉,虽然称之为肉,胙肉本应用烧猪肉,但事实上用的主料却是面粉,因“贫家得肉不易,以面粉代之”。有一个温情而又辛酸的在民间故事是这样说的:在物质贫缺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但不明事理的孩子们总是吵着要吃肉。有一位心灵手巧的老人,灵机一动:和好面粉,再把面粉裹成团,放在油里一炸,就炸出一团一团的金*的好吃,貌似油炸过的“肉片”来。吃得唇齿留香的孩子们问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好吃时,这位老人笑着说这是炸肉。于是就有了“诈肉”的说法。

至如今人们又习惯写成“炸肉”,似乎只留下它重要的制作工序“炸”。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在的炸肉,在面粉中又加入了牛奶、香蕉,营养更加丰富。据一位师傅讲,调制炸肉最好是用温水,这样口感才温软,如果用凉水,口感很硬。

六、情席的核心是敬爱文化和情谊

将筵席成为“情席”,古往今来,恐怕只有平江一家这么情有独钟吧!

平江十大碗为什么被称为洽情席?

平江人素来有见礼酬情一说,婚嫁寿庆,人家备礼相送,你操办酒筵招待,谓之“候饭”。对方喜庆相贺,谓之“领情”,来来往往之间,一股重情重义的交往氛围萦绕期间,特别有人情味。因此平江人别出心裁,除了丧事的酒席叫吃豆腐、端盘子之外,其余的筵席平江人都称之为“情席”。

传统的平江情席,是在祠堂或家族集居的大屋之中举行。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让亲朋好友团团围坐,呈上菜肴、谷酒,推杯换盏,共赴一场温情脉脉的“情义”盛宴。

“周礼之仪“灼然表见于世事者,尤莫切于婚丧”,这种活动从周朝起一直延续至清末。平江情席,除了上面所说的上菜有严格的次序外。落座的位置,吃菜、喝酒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情席是平江人亲朋好友相聚最常见的方式,表面看来只是一种吃文化,实际上蕴涵着非常久远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平江“十大碗”上桌礼仪:揭开第一道菜碗盖,长者先用,众宾客才可以吃菜。每上一道菜,大家举杯敬酒,然后举筷。少年们虽然不许饮酒,但端杯的礼数仍要尽到。

“爷崽不对面,兄弟不同凳”,这是入席礼仪之一。在一张桌上,爷崽不能对面而座,这是要体现客和主家的陪客之人要辈份相同;兄弟不同坐在一条凳上,因为一条凳的上位和下位是有位份大小之分的,是属于不同辈份人的坐位。其他在入席、敬酒、开席等等都有很多礼节,所以情席它是聚的情义、吃的文化,它融入了人们在礼仪上表达的情义和在仪式上体现的尊重。

民国时期,长寿街人吴毓湘,曾对长寿街的婚丧礼节作了一个全面的收集整理,印刷出版了《婚丧礼节》。吴毓湘在其自序中开宗明义,对平江礼仪之周全和独特,发表了自已独特的看法。

“昔朱子注尼圣雅言,曰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诚哉。日用云为之际,不有礼以维系之。则荡检逾闲,将必同人道于牛马,盖人之不能舍礼而立,犹鱼之不能去水以生。相系相维,不可须臾离。而其灼然表见于世事者,尤莫切于婚丧。人之有子必婚;有丧必葬,天经地义,举世不约而同。苟非丧心病狂鲜不致敬尽礼,以尽子之天职。礼教之入人已深,于此可见。且自宋儒倡明理学以来,平江诸君子,如阳坪、练溪以及毛、邹、方、万儒辈出类,皆亲接朱子之薪传。上承尼山之坠绪,型仁讲让,砥砺廉隅,渐渍悠游,遂令岳阜岩疆,蔚为文物冠裳之盛。所以千百年来,化行俗美,儒雅彬彬,汨江纯麓之间,駸駸乎小邹鲁矣。……”

用现代教育的理念来说,一个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礼貌和生活习惯,就必须要对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细节,特别是婚丧嫁娶的过程要制定严格规制,严格遵守,让人们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

对于现代家庭高发的孩子叛逆、不懂感恩、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也许我们能够从中领悟一些教育的真谛。

七、情席的源头来自于理学大师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如这首诗歌的做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所言的那样,平江的情席文化流传久远,一定是由于有其源远流长,活水潺潺的原因。

千年以后,我们从平江情席走进历史长河逆流而上,竟然发现平江情席和礼仪文化的传承紧密相连,源头就来自于朱熹和他在岳麓书院的讲课。

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更是文化发展的必然。

岳麓书院,是令现代文人“齿颊生香”浮想联翩的教学场所和道德的冶炼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咸平二年(公元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年)宋真宗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年),理学大师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与张栻论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首开书院会讲先河。这次会讲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

当时朱熹的名声如雷贯耳,朱熹坐在岳麓书院讲堂的太师椅上讲学论道。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意思是不仅讲堂中人满为患,甚至听讲者所乘拉车的马都把池水饮干了。在这个登峰造极的学术峰会中,就有三位平江学子吴伯英、邹行之、毛竹间慕名远道而来,毕恭毕敬地站在大师跟前聆听求学。

吴伯英年少时求学临安,自此由蔡沈引荐投之朱子门下,成为高足门徒。他“性学明澈”,是朱子书院文化的传承者,更重要的是他将程朱理学思想发扬光大了。他回乡创立的平江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之一:阳坪书院。在此,他广招门徒、传道授业。“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手不绝披阅百家之言”,改变了平江官学管理散漫,教学之路狭窄,学生只知“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的腐败弊端,“风化县人子弟,使之兴学”。

邹行之(邹輗)年少从之双峰饶鲁求学,后负笈追随朱子,参与朱子考亭著述刊刻和各书院的游历讲学,陪伴追随朱熹长达四十年之久的平江学子。一生学术感悟点滴收入著作《自乐轩文集》,入县、州、省通志。毛竹间从小就喜欢读朱熹所作的《伊洛渊源录》和《周易启蒙》,颇有心得。他“谢弃科举,不考功名,闭门读书”,后被岳阳教授龚国安礼聘为学正,与宏斋李燔分教岳阳,因学识渊博,学品超群,深受学界敬重并主持领袖学宫十余年。随后,平江又有六人成为朱门弟子。平江人统称他们为“九君子”。这九位朱熹的门生为倡明理学,先后在平江兴办起阳坪、台川、殊恩三座书院。开坛讲学,仁爱友善,教化乡里,推广礼教,平江的尚礼之风,蔚为风尚。

平江九君子凭着异类超群的士品士风,坚守着儒家的道德理想,以超功利的知识者面目示人,在宋朝享誉东西南北,名重大江两岸。

闾人感“平江九君子”美德,从元朝开始建立了九君子祠纪念他们。清同治六年(年),新建天岳书院,在三间讲堂东面,设有屈子祠、宋九君子祠各三间,同时还通祀有其他的郡邑乡贤,故有十三君子祠之说。

平江的书院从宋朝创建至清末改学为止,人材辈出,盛况空前。共有71人取得举人、进士、贡生、翰林资格,其中宋会试举人,有三次整榜全为平江人。平江的士族之风、兴学之风也在九君子的深刻影响下更加兴盛。

八、后记:平江情席承载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

千百年来,情席或侧重于见贤尊老,或侧于礼仪教化,或侧于社交宴饮,联络感情,情席已经成为平江礼仪文化的一种绝佳的载体。

平江这种饮食和礼仪文化的传承,能够原汁原味地完整传承下来。应该说是因为有“情席”载体,从形式到内容,充溢着浓厚的理学气息。在平江,至今仍有私塾这种活化石存在。平江的婚丧“事业”,行书发柬、讣闻发贴均用文言文写作,“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唯独在平江,这种旧体的文本还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与浓厚的理学土壤有关。

平江九君子对于朱熹理学的弘扬,让平江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他们性学明澈,平时崇文尚武,战乱投笔从戎。

清末,四大名将率领平江勇追曾国藩、左宗草出征,解甲旧田又带头捐资兴建天岳书院,迄今百余年书声朗朗。

辛孩革命、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平江人民不怕牺性英勇奋斗,英才辈出成为中国著名的将*县。

平江情席,一桌美食,千载文明,更是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

平江十大碗洽情席,吃好,喝好,长得好,还要学得好,干得好!

洽平江十大碗情席心得:吃要有吃相!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与友人一起去了平江县。在多年历史本的大屋和其他场合,多次品尝到了平江十大碗的独特风味。文原本只是想写一写平江十大碗,原本没想到这篇文章会写的这么艰难,这么长!从预备打腹稿、查查阅整理资料到成文,历时三天。过程十分艰辛!

从平江十大碗到背后深厚的人文历史,为什么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平江得到完美的传承?平江洽情席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通过对平江十大碗礼仪的研究,触摸并深刻的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对于教育的深刻意义。

我们常说到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要有走相。在这里我第一次发现除了上面的三相之外,还有第四像:吃要有吃相!

面对美食,一个人如果能咽下口水,克制住自己内心咆哮的欲望,尊老爱幼、先人后己,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很多贪官被抓后,我们都给他一个评语:吃相太难看!

原创不易,敬请批评指正,支持和鼓励!

或者长按下面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了平江十大碗,筵席都叫洽情席,你知道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