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血旺—生血旺现烫现吃
毛血旺是重庆的特色菜,发源地在重庆磁器口镇。
据传,民国初年,一个放木筏排子的船老大张老么发明了“毛血旺”汤锅,并将手艺传给了重庆磁器口王姓屠夫的媳妇王张氏。
王张氏在铺门前做了一个土灶,置一足有20寸的大锅,锅中倒扣一大瓦钵,头晚便把筒子骨放入锅中,滴上少许聚森茂酿造作坊生产的白醋,然后倒一木桶清甜的嘉陵江水,拍几块老*姜,放入适量的白豌豆,将汤熬至乳白色。半夜披衣起来,把早已洗净的舌、肺、大肠切成块、片下锅,加入制好的糍粑、海椒、花椒及五味调料,盖上锅,文火煨。早起,到宰房接了新鲜的猪血回来,用酒醋去掉生血味,然后,用翻滚的骨头汤将血旺激熟,这叫“挂印封侯”。
因为这种“血旺”不同于市场上卖的方块成型的“旺子”,是新鲜猪血快速凝固而成,比较粗糙杂碎,所以称之为“毛血旺”。“毛”是重庆方言,就是粗糙、马虎的意思。毛血旺这东西怪,越煨,越入味,越鲜嫩。一锅毛血旺杂碎汤锅就这样做成了。
一大清早,磁器口的吊脚楼、青石板路还罩在淡淡的晨雾中,王张氏业已围上围裙,开了铺门,热气腾腾的汤锅色泽红亮,满街飘香,令人驻足。
当年的磁器口,既是嘉陵江下游重要的物资聚集地,也是重庆城著名的水陆通道,南下北上的船只停泊在这里,南来北往的客商也在这里打尖、歇脚、做生意,很是热闹。一些赶路的脚夫、撑船的老板、水码头的下力人、走街串巷的小贩,都喜好来此买上一碗热腾腾的毛血旺杂碎汤,或蹲在街边单吃,或来一大碗帽儿头(四川方言,一平碗米饭上再反扣一平碗米饭而成)佐饭,或来个大碗酒,吃得酒醉饭饱,好不惬意。一碗毛血旺杂碎汤仅三个制钱,真是物美价廉。
毛血旺嫩而爽口,杂碎油而不腻,白豌豆软烂化渣,汤香辣烫嘴,味道鲜美,一碗下肚,通体大汗,暖人身心。最为关键的王张氏做生意豁达,童叟不欺,无钱的实在饿了,讨一碗也给。
久而久之,王张氏的毛血旺杂碎汤,成了水码头一种大众名特小吃,一些社会贤达、富商大户、文人墨客也常慕名来品尝。四乡八码头的绅粮还乘上滑竿来吃。抗战时,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的学生,每每在傍晚或假日,便三五结伴从沙坪坝顺江边徒步走到磁器口,以品尝王张氏的毛血旺杂碎汤为一大快事。
毛血旺选材多种多样,一般有以鸭血为制作主料的,也有保持传统,以猪肉为主料的。还有以菜为主料的,一般还加了鳝鱼、*豆芽、火腿肠、*花菜、木耳、莴笋等荤素菜,调料用大葱、盐、干红辣椒、花椒、料酒、味精、植物油等。极品毛血旺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加入了海参、鳝鱼肉等。
毛血旺的特色是麻、辣、鲜、香、烫、嫩,属川菜中的麻辣味型,其制作工艺与“水煮肉片”相似,在出麻辣味上下足了功夫。在烹饪过程中,将辣椒、花椒、豆瓣酱、姜、蒜、色拉油放入锅中,用小火煸,炒香,加汤熬制后捞出渣,然后放入味精、白糖、醋等调料。将主辅料切片、改刀、飞水,加入熬好的红汤汁内,烧开后装入盛器,撒入葱花。最后,将色拉油烧热,放入花椒、辣椒,炝出香味,迅速浇在上面即成。
没有与辣椒花椒比拼的勇气,在吃正宗的重庆毛血旺时就会败下阵来。一般来说,“辣级”不高者,一盆菜吃完之后,半小时内口部麻木无任何感觉是正常的。
杀猪鸭后在猪鸭血中加盐,待凝固后形成的块状物叫做血豆腐,俗称血旺,是一种营养食品,其名称源自云南少数民族。血豆腐的营养价值很高,其所含八种必需氨基酸比例平衡,营养价值高于豆腐。
寻味好去处
张胖子毛血旺
据说,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的张胖子毛血旺是毛血旺创制人王张氏的传人开的,这里是毛血旺的发源地。张胖子毛血旺饭馆环境还不错,里面空间很大,感觉很敞亮。除了毛血旺,这里还卖面,面的味道也不错,面条很有弹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