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味之美,不可胜极。”言人之欲,不可无制也。《内外分辨》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脏宜静,动则伤;腑曰器,胜极自倍,必伤其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人饮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过剩及不均衡
过量摄取食物,尤其是肉类的过量,已经是人类成人病及癌症增加的主要原因。
2.烹饪方式错误
为了追求口感,煎炸食物食用过量,例如,植物油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在高热下被氧化产生脂质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等有害物质,烹调的方式最好用炖、卤、煮。
3.过度精制剂及缺乏粗纤维
食用过度精制和缺乏纤维的食物,如糙米中的胚芽原来含有很丰富的维生素和一些抗氧化成分,但在加工过程中被舍弃,只吃含淀粉及少量蛋白质的白米部分。谷类和豆类也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在精加工中也被抛弃了。
4.缺乏运动
运动会促进胃肠蠕动,有助身体将脂肪或有害*素排掉,运动同时可以增加人体细胞耗氧量,靠氧气将葡萄糖或脂肪酸转变成ATP储存,运动应该和“吃”一样养成一种本能。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量食用红肉,特别是加工红肉与死亡率相关的死亡风险和包括冠心病(CHD)在内的主要慢性疾病相关的风险增加。年12月2日,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胡丙长及WalterCWillett等人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题为“RedmeatintakeandriskofcoronaryheartdiseaseamongUSmen:prospectivecohortstudy”的研究论文,该实验是从到年对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进行重复测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名在基线时没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男性。主要结局指标为总冠心病,包括急性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或致命性冠心病。在随访期间,共记录了起CHD事件,其中人死亡。在对饮食和非饮食风险因素进行多变量调整后,每天食用一份总的(风险比为1.12),未加工的(风险比为1.11)和加工的(风险比为1.15)红肉摄入量分别与适度较高的冠心病风险相关。与红肉相比,每天摄入一份植物蛋白源(坚果,豆类和大豆)与冠心病的风险较低(风险比为0.86)。用全谷物和乳制品代替总红肉和用鸡蛋代替加工的红肉也与较低的冠心病风险有关。上述这份追踪30年的研究报道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营养学认为,最好的饮食是平衡膳食。《*帝内经》中的五谷为养,五谷里的稻米,小麦属细粮。粗杂粮指除其以外的其它粮食,即玉米、荞麦、燕麦、小米、高粱、薯类等。粗杂粮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铁、镁、锌、硒的含量要比细粮多一些,同时粗粮中的钾、钙、维生素e、叶酸、生物类*酮的含量也比细粮丰富。
已有研究表明,燕麦、荞麦、赤小豆等可明显缓解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24小时内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胰岛素分泌,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除此以外,五谷所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软化血管内的胆固醇,减低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许多膳食纤维,可缓解糖类的吸收并缩短废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可防止便秘和结肠癌的产生。
综上所述,《素问·脏气法时论》中的“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再结合合理的烹调方式及持之以恒的运动应该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养生的根本。
(图片来自网络)
供稿:刘利萍
图文编辑:胡志洁
联系我们:imps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