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寻ldquo味rdquo土家走进
TUhjnbcbe - 2020/12/21 11:31:00

寻“味”土家

有人说,乡愁是一枚邮票;有人说,乡愁是一段记忆。乡愁或许是一种味道。对于长阳人来说,土家美食不仅是儿时的味道,故乡的样貌,更是这里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岁月洗礼过的美食都有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宜昌瓴悦土家传统美食工作工坊,探寻传统饮食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它们值得被珍惜的味道。

花样迭出齿颊留香

十碗八扣、洋芋锅巴饭、榨广椒包子、昭君眉豆炖腊蹄子、咸*三丝卷……在瓴悦土家传统美食工作工坊后厨,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土家名菜,承载着厨师的智慧结晶和生活美学。所谓“十碗八扣”,是土家族最隆重的一种筵席,十碗菜中有八碗是“扣菜”,包含鸡、鱼、羊、汤等。贵客来了吃什么,十碗八扣是标志。洋芋锅巴饭,是瓴悦酒店美食总监刘立堂的得意之作,年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成了店里的明星菜品,每月能卖出多份。“洋芋锅巴饭听起来简单,做得好吃却不容易,油放多了,腻味,油放少了,不香。”刘立堂掌勺的洋芋锅巴饭,色泽金*,香而不腻,细细咀嚼,回味无穷。榨广椒包子,顾名思义,是以峡江地区特色小吃榨广椒为馅料制成的包子,一口咬开,鲜香扑鼻,软糯的榨广椒混合着筋道的土家熏腊肉丁,称得上是人间美味。这些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的非遗美食,让生活在长阳的人们,从舌尖上找回了耐人寻味的峡江记忆和那份真实的土家情怀。

醉心烹饪技艺薪传

厨艺不是一朝一夕,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岁月的沉淀。数十年成就的烹饪大师与常人的区别在于,普通人用双手制作美食,而刘立堂用心在创造美食。进入瓴悦的11年来,刘立堂坚持亲自选用食材、调制酱料,“我做出的每一道菜,都是我亲自挑选的食材,鸡精、味精等调味料一概不用,要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刘立堂坦言。在食客的回味里,刘师傅的菜是一份返璞归真的滋味;在刘立堂的世界里,土家美食制作则更是一份百年传承的责任。去年8月,一名食客无意中向刘立堂提到自己曾经在农户家吃过的榨广椒包子,那一脸意犹未尽的神色令刘立堂颇为触动。随后,刘立堂立即前往恩施等地的农户家参观、学习,研发半年后于今年正式推出榨广椒包子。“这道点心听起来很容易,以为把榨广椒用面一包就行了,实际上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对馅料的软硬程度、配料的要求很高。”即使是做包子,刘立堂和他的团队仍精益求精,尽全力营造舌尖之上的最佳体验。

百年滋味焕发新机

10月12日、13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来宜昌追国潮”湖北网络大V摄影团队一行来到长阳,体验十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之一——“清江画廊巴人寻根之旅”,并来到瓴悦,品尝十碗八扣、聆听土家敬酒歌。自8月8日“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启动以来,瓴悦日接待游客最高近人,不少外地游客在品尝过瓴悦地道的土家美食后,成了忠实的回头客,频繁在瓴悦网上商城下单。瓴悦酒店负责人章勇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美食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和传承土家美食技艺,就是保护土家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以及精神家园。去年7月,第一期“土家味道”厨师烹饪技能培训班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花桥村开班,瓴悦美食团队为该村50名返乡农民工和贫困户免费传授烹饪知识,实现技能扶贫与非遗传承相结合。该培训一直延续至今,已培养约人次。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襄阳说,饮食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发掘土家非遗美食文化传承,让饮食文化的内在魅力得到更有效传播,让游客不仅仅体验到土家美食的‘热闹’,还能品读出土家美食背后的‘门道’。

来源:爱上宜昌三峡日报

精彩回顾

●我的土家族:寓意“全家福”的非遗美食十碗八扣

●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楚菜文化中国烹饪大师长阳瓴悦酒店品研土家菜

●品长阳美食赏土家文化长阳瓴悦烹饪技能大赛暨土家美食品鉴会圆满落幕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ldquo味rdquo土家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