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有话说
苍南矾山人杰地灵,名副其实的历史古镇、世界矾都。它不仅在于明矾石的储藏量,更在于它坚韧的历史和弥久的饮食文化。矾山的饮食文化,来源于迁居和姓氏文化。
数百年来不同姓氏的人群,先后北下南来汇集到这片狭小的土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姓氏是:朱、卢、张、陈、郑、王、林。他们和谐共处通婚联姻,打造出亿万年前火山口盆地上明矾开採的工业文明,成为石头缝中求生存的“石老鼠”。艰辛的生产劳动烹制寓意吉祥无比、带有神话色彩的食品“肉燕”,还有炒糯米饭、油炸萝卜丝饼、花生糯米桂花甜汤、野葱粉干汤、大方肉、酒炖海鳗、炸鳗鱼块、生吃鲜虾皮、虾皮干摊鸡蛋、芹菜炒黑豆芽等颇具特色的饮食菜肴。
饮食,影响人们持续生活和繁衍生息,催生人体动力更加强劲。不同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同的饮食,不同的饮食习惯又生发出不同的思维逻辑。
饮食,包含着文化元素,又充满物质的因子,管仲曾说,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核心。从杭州良渚上古文化的粮食储存遗址可以看出,饭碗端不端在自己手里,决定一个部落的兴衰存亡。中国很早就进入农耕时代,在漫长的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深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生产要素社会人口的相对较少,外加历史上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的频繁出现,使得黎民百姓不得不对温饱给予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