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
清茶奉父母
同心战疫情
茶,本是一片树叶,一片源自东方的树叶。
茶,一经冲泡,则变成一杯有温度的清水,自然本色,清澈到底。
冲泡茶时,所需茶叶(木)、茶壶(土)、提壶(金)、煮茶(火)、山泉(水),五行俱备,体现和谐。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中国人素有“奉茶”的文化传统,杯盏传递之间,传达出中国人的善良好客、亲和有礼。
饮茶是一场心灵的休憩,为我们带来身心合一的愉悦。
奉茶、品茶,都是一个平静平和的过程,不仅带来感官上和精神上美的享受,还可以在互动之中,增进交流、深化情谊。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散播,这个春天,我们隔离家中,多了更多的时间与父母相处。
在这个春天,正好能够以茶奉父母,以茶表心意,向我们的父母倾诉我们的寸草之心,感恩之情。
选茶
我选择的,是花香乌龙。该茶由乌龙茶和桂花组成,冲泡后有桂花的甜香,使人心情愉悦,特选此香气浓厚的茶为平淡无奇的居家生活增添一份新鲜感。
——L同学
我父亲平时极爱喝茶品茶,普洱、龙井、铁观音、六安瓜片,都是他经常细品的茶叶,而泡茶的工具,则是他淘来的唐家茗壶。由于紫砂壶开壶时用的是铁观音,所以这次奉茶,我也选择了铁观音进行奉茶。
——S同学
泡茶
用开水冲泡茶叶,这一过程不仅要有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及对茶道内涵的深刻理解,而且要具有高雅的举止,否则纵有佳茗在手,也无缘领略其真味。
要想成为一名茶人,不应仅拘泥于泡茶的过程是否完整、动作是否准确到位,同时要增加文化修养,提高领悟能力。
泡茶者的姿容、风度以及泡茶者的内心世界都会在泡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达到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做到以茶配境、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艺,融会贯通。
倒茶
有的同学将茶水先经滤网过滤入公道杯中,去除细小颗粒后再倒入杯中,茶水较为清澈。
当然,也有同学没有经过过滤这一步,茶水中漂浮着茶叶,让人看一眼就能感觉到茶的清香。
奉茶
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儒雅与礼仪。
亲身实践,体会更深。
为父母奉茶,表达孝心的同时,也传递一份平静。
疫情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感谢奉茶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了我们的心灵。
——L同学
从烧水、备材,到温壶、入茶、润茶、醒茶,再到泡茶、敬茶,这次我完整地经历了一遍。
泡茶讲究的是心静,每一步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淡然的心境。
心,静了;茶的味道,自然也就入了。
这次奉茶的经历,不仅让我全身心地体验了丰富博大的茶文化和奉茶的礼仪,更是让我借此机会,对我的父母表达感激、感恩之情,意义非凡。
——S同学
散文小记
可以说,我们许多中国人的一生是以“茶”相伴的。
小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家里的茶叶缸,看到倒出来的灰绿的卷缩着的硬脆叶子,不同于春天刚割过的草坪的清爽,这些叶子散发出一种沉静、淡雅的气味,不由得让人心安。
稍微长大一些,当家里来了客人时,父母会烧水、洗茶具、放入茶叶。热水灌入茶壶中,茶叶柔软地舒展开,在水中浮游,茶汤慢慢染上色。“酒满茶半”,七八分满的半杯茶,被父母奉与客人,大家和睦谈笑。
成为学生后,备考复习时,一杯浓茶,茶中的咖啡碱为我们清除疲劳,注入动力,提高了效率,让学生们继续投入学习之中。
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家里,人们冲泡一杯清茶作为对勤奋工作的犒劳。清茗饮入口中,身心放松,茶中的多酚类、*酮类及甙类化合物防辐射、抗氧化、抗肿瘤,是常见的养生佳品。
暮年的老人与三五好友相聚,抿一口清茶,茶叶的清香微苦慢慢在口腔弥散,种种旧日回忆涌上心头,夹杂着过去的快乐和悲伤,更别是一番滋味。
“一壶清茶作休闲”。
饮茶,为生活带来了乐趣。
劳作之后的细饮慢品,好似暂时搁置忘却了纷繁的世界,拥有了浅浅的感悟和满满的获得感。
这,不也正是新时代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