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跨越山海,寻找舌尖上的古代古典书城
TUhjnbcbe - 2025/8/7 17:42:00
中国的饮食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饮食这方面是相当的重视,毕竟一日三餐是在正常不过的生活习惯。中国的饮食文化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创造性,它可以从时代、技法、地域、经济、民族、宗教、食材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中国疆土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植物、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长期以来,在饮食上就形成了众多菜系及口味。从北到南,口味由咸转淡;从西到东,口味由辣转甜;从陆到海,口味由重转轻。这种饮食文化上的区域差异,就是如今我们“四大菜系”的历史渊源,也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口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经常会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代的美食,琳琅满目,令人垂涎欲滴。那都是自唐宋之后各民族间文化交融的产物,那么更早期的古代人都吃些什么呢?先秦时期从烹饪初始之日起到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共约年。这是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包含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新石器时代没有文字,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只能依靠出土文物以及史籍进行推断。基本上食材大多是人们捕获的水产品以及猎物,还有一些采集的花草果实。在饮食这方面,他们没有过多的认识,吃东西不过是为了生存下去而已。而夏商周则属于奴隶社会,这个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真正形成时期。因为当时森严的社会等级,在饮食方面都是依照等级而下降的。南北两地居民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北方与南方在饮食口味上差异渐显。人们提出了“五行学”,“五味调和”、“五谷为养”、“色香味俱全”之标准有了初步的确立。有了“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和“五味”。另外周朝生产了大量青铜食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饮食礼仪。“钟鸣鼎食”描绘的则是周朝贵族吃饭时奏乐击钟,列鼎而食的排场。最早的宫廷宴便是出自周朝的“周八珍”,分为:淳熬;淳母;炮豚;炮;捣珍;渍;熬;肝网油。是不是很好奇这八种古怪名字的菜式都是什么呢?下面的图片可以清楚的让你了解。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欣欣向荣的高峰期,与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不少新鲜的食材物种。饮食品种多样,人们饮食多为每日二餐或三餐。烹饪方法主要以蒸煮为主,许多食材现在看来普通,当时却很名贵。在北方,古齐鲁饮食文化悠久,烹饪技术发达,形成了最早的地方菜—鲁菜的雏形。在南方,楚人一统半壁江山,作为鱼米之乡,再结合当地风俗,形成了苏菜的雏型。在西边,秦国占领了巴国、蜀国,并迎来了大批汉中移民,加上巴蜀两国传统饮食,便形成了川菜的前身。在东边,秦国统一大业已然到了后期,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引入了当时中原的烹饪技术,并使用当时的食材,产生了最早的粤菜。至此,后称四大菜系的“鲁”、“苏”、“川”、“粤”至此形成。豆腐作为享誉中外的重要食材,也是在这个时期被发明出来。是刘邦的孙子刘安,在安徽淮南八公山珍珠泉炼丹练出来的。当然他想练的并不是豆腐,而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就在这误打误撞之下创造了豆腐,并流传至今。唐宋时期饮食文化在发达繁盛,文化交融的唐宋时期更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达到了一个高峰。唐朝过分讲究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饮食菜肴按照等级也分不同档次。烹饪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蒸、炒、煎等方式。烧尾宴就是宫廷用菜中最著名的宴会之一。是新官上任或者官员升迁用来招待祝贺而来的亲朋好友的宴会。其58种菜品有主食,有羹汤,有山珍海味,也有家畜飞禽。用料之考究,制作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大街小巷也出现了各色酒楼、餐馆。域外饮食也在这个时候大量传入,出现了胡饼、胡饭、菠菜等。主要饮食以面食、羊肉为主,稍微富足点的平民百姓不仅可以吃饱,而且可以吃的很好。唐代饮食业,像酒楼的开放时间大多为白天,“坊市制度”严重阻碍了饮食业的发展,到了晚上规定的时间,商铺纷纷关门,一片漆黑。而宋朝废除了坊市制度,夜市开始流行起来,煎炒烹炸等复杂烹饪技术也是在宋朝开始完善起来的。在当时还出现了许多著名小吃,如: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饼、果子等。甚至街边都开始有冷饮摊了,供过路的客人消暑聊天,具体冷饮的品种有“冰酪”,是用牛奶、茶、冰块混合的冰冻饮品,像不像是我们今天所喝的冰奶茶?另外还有“雪泡梅花酒”、“雪泡豆儿水”等,种类十分丰富。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形象刻画了当时宋朝热闹的市井风貌。百姓的生活较之前改善了不少,除了填饱肚子之外,已经可以享受饮食文化了。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我国的饮食文化又创高峰,它是唐宋饮食文化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在食材上有了很大变化。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种植数量大幅度增加,面成为北方的主食。并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人工圈养的畜禽成为主要的肉食来源。明朝有一个特点就是市民经济和市民文化相当繁荣,这让明朝人大多都注重及时行乐,在饮食的表现上就是官宦菜与江湖菜都各有千秋。因为朱元璋出身安徽,宫廷中也多淮扬一带的人,所以官场上流行的菜还是以淮扬风味为主,比如太祖烧香菇、长寿菜、徽州毛豆腐都带有浓郁的淮扬菜特色。比于官宦菜,明朝民间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这在明代著名小说《金瓶梅》里有集中的体现,一部《金瓶梅》,有人见风月,有人见世俗,而我却觉得,书中的吃喝最迷人。据记载,《金瓶梅》中列举的食品达多种,像什么酥油泡螺,螃蟹鲜、烧猪头、核桃肉......其做工之精细,现在看来也是令人惊叹,甚至有些做法至今还盛传不衰。清朝的皇亲贵戚为了彰显自己尊贵无比的地位,满汉全席开始时兴。它是满汉两族风味佳肴兼有的盛大宫廷筵席,东南西北,飞禽走兽,山珍海味,尽是口中之物,规模盛大高贵,菜肴达三百余种,寓意尊重两民族间的文化习俗,满汉一家亲。满汉全席达到了清朝宫廷菜宴的极致。后来宫廷美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咸丰五年,便宜坊烤鸭开业;同治三年,全聚德烤鸭店开业,这个时期是我们现在老字号餐饮业的大发展时期,如六必居的酱菜、王致和的臭豆腐、、东来顺的涮羊肉等均成为了寻常百姓餐桌上的佳肴。小吃方面还出现了杏酪、炒栗子、萨其玛、芙蓉糕等。饮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了各个时代的特色与气息。到如今,品种各具特色的中国美食享誉世界,饮食功夫同样也是一种底蕴。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越山海,寻找舌尖上的古代古典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