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陇西民间宴席规格常识
TUhjnbcbe - 2025/7/12 18:19:00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火的发明,使人类由远古的“生吞活剥”发展到熟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阶梯和分界。营巢和治陶的产生,又使人类由烤食猎物走向烹食,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一道新的分水岭。在此以后,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饮食文化都会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中国在西周时期,已很讲究“食”的艺术,“烹”“饪”二字已见诸于多种文献,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分席觞飨”的宴会。只不过那时候是在地下铺一张竹席或芦席,席地而座。现在的“筵席”二字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春秋时代,开始盛行大型聚宴,并有了乐、舞、艺使助兴,并开始讲究盛肉盛酒的器皿。孔夫子还因有人请他赴宴时酒杯不好而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的牢骚。汉朝统一后的一段安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大发展、大提高的一个时期,不仅对烹、炒、煎、炸、烩五艺有了严格的要求,而且对食品的色、形、味、气、皿也有了更多的讲究,促进了中国冶陶业的进步和各种工艺制器的发展。陇西,地处渭河上游,是中华始祖最早生息繁行的地区之一,亦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早期发祥地之一。由于历史的变迁,植被的毁坏,这里逐渐变得干早少雨、交通闭塞,且因地理条件,出产有限,民间温饱问题日渐突出,故使饮食文化,尤其是大型聚宴受到很大的条件制约。然而,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智慧、聪明的陇西人,在漫漫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逐渐地摸索、选择、形成并保留了具有陇西地方物色的、适宜于大众的民间诞席规格。陇西民间常见的“定菜喜面”“全福烩菜”、“水八碗”、“八碗”、“锅子四碗”、“全福席”、“十二体”、“十八体”等八种规格的聚宴格式,此文对此略作介绍:“定菜喜面”,多为仓促间待客席面。“定菜”就是以肉丁、肉片、肉丝佐配新鲜蔬菜的四道炒菜。头道菜多以青椒为正宗,椒与“焦”谐音,取“焦急之中,不成礼数”的歉意,“喜面”,可以是臊子面,也可以是凉面,按季节而论,所以做客时发现所上的头道菜是炒菜,就应该知道席面的规格。有些年青人做客,发现上了炒菜没上花卷或米饭,便呼叫着“拿主食来”,给主人家很难堪。“定菜”要四个菜上全以后才上面食。如果不是家庭随便就餐,而属正式宴请,就必须要注意。“全福烩菜”也叫“流水席”,客人可以随到随吃,不受席面的限制。分“大烩”和“小烩”,“小烩盖面”三种。“小烩”如家常烩菜,把各种蔬菜和豆腐、粉条加白煮肉片烩作锅即可。“大烩”就是要将白条煮肉和豆腐、丸子等过油后再与其它蔬菜一起烹烩。过油烹炸过的菜在席面上都称作“大菜”,因为它至少要经过两道烹饪手续;炒菜无论炒得再好,也只能称作“小炒”,因为它只经过一道“炒”的工艺。“小烩盖面”是旧时诚实的穷人家里待客时,如以“小烩”甚感不成敬意,若以“大烩”却实在无能为力,便将过油肉、过油丸子、过油里脊、过油豆腐等另烩一锅,称为“面子”,每位客人盛大半碗小烩菜后再加盖半勺“饭面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作法已很少见到,这里录出,只作历史资料介绍。现在,“大烩菜”仍然是陇西常见的大众菜,多用于丧礼中流水席或在正式宴席前的铺垫。“水八碗”,又叫“仙人席”,因八人围坐“八仙桌”而得名,属于正规格的宴席,其实是以大烩菜的原料分别烹烩,共分八道,以大碗上席安座就食,虽比大烩菜工艺细致讲究,但不如大烩菜的实惠和泼展,但礼仪规格要高一层。上菜开始分“字头”,如以“杂烩”为头道,称作“福字头”。这里所说的“杂烩”并不是外地人理解的大杂烩,而是陇西传统席面专有的一个术名。以猪的脖胫肉烹煮至七成后出锅,在表皮涂以蜂蜜膏子或糖色、红醋、入沸油炸出水汁,使肉块皮层形成紫色并爆起小泡,然后切成三寸长的肉片入黑砂碗,皮朝下摆整成半碗,另一半盛过油酥丸子,再入八只被称作“封口丸子”的精肉刀尖丸,上笼蒸透,翻入细瓷大碗,加黄花、木耳,佐清汤,加盖由蛋白或胡要ト片雕刻的“福”字雕花,配置绿叶图案即可。整道菜表示主人对大家的祝福,隐藏在下面的“封口丸子”是主人因“招特不周,深表歉意”的含蓄之词,故客人见了,也就“封口”不再挑别。以“肘子”开头,就称“寿”字头。因肘子含瘦肉多,瘦与“寿”谐音而取其意,多在寿筵时用。其实,这里讲“肘子”在大多数场合下也只是一道菜谱术名,并非真正的猪肘子。普通百姓以一头肥猪款待一、二十桌宾客,而一头猪前后也只有四个肘子,故除经济条件宽裕者按席备购以外,多数农家是取猪后臀肥瘦相间之肉制作。做法亦是烹至七成后涂蜜膏或糖色、红醋,入沸油煎炸,然后保留完整红紫表皮,肉里划成块状,皮朝下入黑砂碗上笼蒸透,翻出后隆成桃形状,上覆以蛋白片或红色胡萝卜片雕成的“寿”字,配置花、叶上席。“杂烩”和“肘子”是陇西传统大菜,不仅“水八碗碗”席面作为开头,在其它如“全福席”、“十二体”中也用。只是在前三种席面时需调配清汤,在“十二体”中多不用汤。上“杂烩”、“肘子”前,还必须要上一小碗炝过的醋汤,并勾兑调味、细葱末,以备客人因油腻而蘸食。“八碗”是在“水八碗”的基础上作部分调整,将其中三至四道菜改作炒菜,但也是以碗盛出。“八碗”比“水八碗”多出两个字头,以鸡开头,称“吉”字头,以海参、鱿鱼开头称“海”字头。“锅子四碗”较少用于大型聚宴,多在冬季和春节小型会客时使用,但它也属正规筵宴的一种格式。锅子,就是北方常见的金属火锅或黑砂火锅,中间有一火窖,周围是一圈通锅,在冬季享用,很是温馨。“锅子四碗”的待客规格,不亚于“八碗”正席,通常在锅内炖有杂烩、里脊、鸡肉丸子等大菜,并佐以豆腐、粉条及白菜,外带四碗炒菜。“全福席”是变化“八碗”的配置加全鸡、全鱼和羊肉共成十道菜,取“吉庆有余,十全福祥”之意。此中菜肴,以大碗上四道、大盘上四道、红花碗上两道。“八碗”和“全福席”都是以八宝米饭结束,算作较为丰盛的宴席。“十二体”、“十八体”因有另文叙述,在此不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何种规格的聚宴,必不可少的是在正菜之前都要有个陇西特有的“大攒盘”。这个“大攒盘”虽然不算在正菜之内,却是讲究颇多,故将以专文叙述,在此先伏上一笔。
1
查看完整版本: 陇西民间宴席规格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