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教育,总部坐落于世界一线城市、全球创新之都-广州,是一家布局线上教育的智能教育领跑创新品牌,拥有多位优秀老师自主研发课程,专注学历提升(高升专、专升本、专插本、研究生入学考试),为院校和机构赋能,提供定制专属课程及全套的解决方案(线上课程平台搭建+师资团队+题库建立),是一家为教育培训机构、线上教育平台等招聘、筛选以及培训优质老师,并提供面授、网络直播、录播课程的教育咨询公司,并且通过终端硬件(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实现学生异地上课上学,随时随地提升自己。
做教育是一件需要情怀的事情,谈情怀容易,做事不容易,我们枝头教育一直致力于发展教育,用心做好每一个教育产品,用行动做好实事,用心做好教育。同时,我们也会非常严格要求进入我们组织工作的同事以及试讲通过的每一位老师,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知识,并借此为他们未来人生的腾飞做好坚实铺垫。枝头教育欢迎所有对我们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枝头教育教务处
暨南大学硕士:周老师教育背景
暨南大学专业:药理学(基础医学)学历:硕士
广东药科大学专业:中药学学历:学士
获得证书
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
在任教高校获得全校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技能总结
1.具备较中英文论文写作及课题申报能力;
2.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熟练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动物实验等相关实验操作;
3.熟练ExcelWord、AdobePhotoshop、SPSS、Endnote、SigmaPlot12.5等以及作图软件;
4.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近两年的讲课经历加深了对医学基础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自我评价
1.具有2年以上的医学课程教学经验及较强能力;
2.有较强的科研及动手能力,期间发表过两篇SCI论文;
3.丰富的课题申请及撰写经验,读研期间完成导师安排的横向课题以及纵向课题的项目申请,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系统训练以及撰写;
4.具备良好的执行力,在高校工作期间担任医学课程的教授。
所教课程
担任《生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医学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课程主讲以及教学资料的撰写。
周老师的教学心得
今年是我在高职院校教学的第三个年头,虽然有些许的教学经验,但是每年的教学策略都需要调整。可能有些人不解,而真正的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中每届学生的基础薄弱。如何让这些低分的孩子能够听懂并真正喜欢上一门理论性略强的课程应是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苦下功夫的关键。
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道”字在先。教师是否用心用情用力,学生是能感觉到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教过的一名学生在期末课程考核“学习心得”中写道:“虽然我们只有大专学历,您却仍在平等地对待我们,依然严格要求我努力奋进……”这是对教师一视同仁、不挑不拣学苗的肯定。故而,身为师者,不妨思考一下,在平时的教学与交流中,有没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有没有严格地要求学生,有没有忽略学生入门的分数而更看重他们的现在和未来。
02
其次要解决不爱学、不抬头的问题。举个也许并不恰当的比喻,教师就好比厨师,你炒的菜好不好吃,学生(食客)最有发言权。教师要竭尽全力让自己的菜色香味俱全,而不是稀里糊涂端上一盘菜、管你爱吃不爱吃。对此,我觉得教师应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是寓教于乐,让学生互动起来。高职院校学生好动、喜欢玩,很多人兴趣广泛。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课堂话题设计密切相关。我经常跑去其他学院听一些老教授讲课,记得听过一堂讲“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内容的课堂。其中讲到民以食为天,讲“吃”,学生们应该都有兴趣,实际上却未必。为了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置了一个又一个“互动题”,如“唐诗中的‘饮食史’”“苏东坡的美食‘代言’效应”“电影中的美食”等,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增强“食欲”,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百炼成钢,让自己走在技术前沿。教师若没有“金刚钻”,如何能揽上“瓷器活儿”?为学生授课,教师要百炼成钢,要成为某一方面、领域、行业的专家、技术能手,而不仅仅是“理论大师”。只有把最新的信息、技术、案例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出好学生、好徒弟。
推荐阅读:
刘老师(LancasterUniversity):为什么提问很重要?
盛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线上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舒老师(广州大学):教育使我们成长!
范老师(温州大学):定期安排测验确保学生上网课的成果得到巩固
吴老师(武汉纺织大学):线上教学,教无定法,重在得法
原创:暨南大学周老师
编辑:曾晓欧
终核: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