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对人们至关重要。每天的饮食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大家平日里一起聚餐,都是一群人围坐在餐桌前进行就餐。其实这种方式就是“合餐制”。而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用餐礼仪特别的重视,所以都是采取“分餐制”。“分餐制”顾名思义就是各吃各的食物,各用各的餐具,分开进食,而不是共同就餐。这种就餐的方式可以追溯到我国商朝时期,其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到了唐宋之后,突然之间,人们追求吃饭理应是一件热闹的事情,“以礼而食”逐渐被“合餐制”的文化所取代,一直延续至今。
一、分餐“以礼而食”见阶层
早在中国上古时代,商周秦汉时期,不管是在壁画上,还是在文献中,我们都能查询到古代人对分餐的热衷度很高,都能看到古代人对分餐排场的讲究。在远古氏族社会里,当时的人们共同遵守着共同享受、平均分配的原则。那个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非常的简陋的,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能够把食物煮熟。煮熟的东西也会根据相同的分量进行公平的分配。到了夏商朝时期,人们的食物日益增多,但是根本的饮食方式并没有发生改变。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国人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商周时期为什么人们还是会席地而坐进行就餐,主要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桌椅。那为什么“分餐制”还是一直延用,其主要还是由于封建礼仪和阶级制度所决定的。在古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等级、身份。会根据不同的等级身份配备不同的用餐餐具和食物,不同等级身份的人,也根本不可能可以坐在一起吃饭,这其实就是在古代用餐礼仪制度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就餐方式,也是一种体现明显阶级划分的一种映射。
二、古代”“分餐制””的礼仪
儒家学派提出了一个观念,对“分餐制”有着深远的影响。那就是“礼仪”以及“长幼尊卑”观念。说的就是在就餐时要按照饮食礼仪进行,并且在坐的位置也要按照“长幼”、“尊卑”的方式来严格的进行排列座位,按位就座。长者坐在哪个方位,幼者坐在哪个方位,主家和宾客又该如何安排,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的标准。“分餐制”既把古代饮食的礼仪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是封建制度人与人之间尊卑分明,不平等的一个象征。因为“分餐制”就是会按照“长幼尊卑”的礼仪分配食材,以及餐具。不同身份得到的食材自然不同。分配给老人家的食材往往会比年轻人的好,君主得到的食材必定也比大臣得到的会好很多,君主也可以享受到更加丰富的菜肴。然而在先秦时期,生产力低下,粮食并不富足,这个时候进行”“分餐制””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可以避免浪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每个人都是按照吃的量取餐或者是直接接受配给,这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分餐制”的礼仪,大家都避免在一个盘子里翻菜,其实特别的干净卫生。在古代饮食文化发展中,“分餐制”是以”礼”为食的非常重要的用餐礼仪。
三、从“分餐制”到“合餐制”的转变
“分餐制”一直存续了三千多年,从“分餐制”慢慢转变到“合餐制”,需要一个漫长的接受适应的过程,而不是一日便可取而代之。其中经历了不少的变迁。到了唐朝,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附属国也日渐增加起来,这就使得唐朝民族多元化起来,每一个民族的就餐礼仪不尽相同,所以各个民族对饮食的礼仪在交流中也发生了变化。少数民族多数都是采用“合餐制”,因为民族地区的生活条件有限,随着民族多元化,这种用餐文化或者习俗也渐渐传入唐朝。难道从唐朝开始,人们就真正进入到“合餐制”了吗?其实并不然,人们都只是表面做到应承,实际上还是实行“分餐制”,因为大家的观念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大家虽然坐在一起,但是还是一人一份的餐点。不仅如此,这些“合餐制”一般也是出现在普通人家,在王权贵族仍旧是使用“分餐制”。
“合餐制”真正发展起来其实应该是在宋朝时期。现在人们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说法其实是出现在宋朝,查阅各种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味道出现一个转折的时期,那就是在两宋多年中,那个时候的饮食口味形态接近近代饮食的一个面貌,由于政权南迁的改变,使得南北饮食得以交流融合,民间的饮食热情高涨,迎来了推崇美食的小高潮。大量阅读宋人留下的一些笔记记载,十之八九都是涉及饮食的,可见当时人们对这个美食的一个热衷度有多高。在酒楼里,这个时期才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合餐。合餐之所以能够立足有诸多原因: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相对富足,对这个用餐制度也有较高的认可。二是商业开始发展起来,夜市和交子得到了支持和开放。三是多文化的交流开始多了起来,不再那么闭塞和刻板。四是宋代的食物种类丰富多样,但是由于有些菜肴是不适合进行分餐的,如果要进行分食会导致分配不均,那就失去了公平的原则,如果有客人在,更是怠慢了客人,失了脸面和礼数。宋代人民的性格特点是开明乐观热情好客的,他们喜欢邀请亲朋好优势同桌共饮,彼此之间不会嫌隙,这也就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原因都给“合餐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餐制”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烹饪技术的发展。一道菜原本色香味俱全,但是被分得七零八落,那也就失去了这道菜的特色了。这些可能就是“合餐制”带来的好处。“分餐制”的确做到了干净卫生,但是最主要还是现实了等级的差别,地位高的人,在餐桌上的饭菜数量和质量自然是比较好的。随着国家富强,技术进步、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再加上宋代也出现了高桌大椅,这些家具成为了每家每户老百姓的一个必备日常用品,不再是之前的席地而坐,而是大家围成一桌坐下,这样的气氛更加温暖也更加热闹,也更能体现当时人们的一个温馨的氛围。最主要的是宋代美味佳饶丰富多样,可以选择的食材繁多。这些都能够使“合餐制”成为宋代的主流饮食方式,延续至今。综上所诉,“合餐制”其实能够代替“分餐制”,也是民俗发展的一种表现。
四、宋代的“合餐制”一直沿用至今
说到吃饭,我们现代人都是围桌大家一起共食,如果出外吃饭桌子不够坐下,还会让人拼桌,所以现代人吃饭主要是采用合餐的,这也是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的。但是这些也不能说明“分餐制”就从此消亡了,其实它一直存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分餐制”的观念和影响仍然存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分餐制”所表现的尊卑关系已结越来越淡化。而卫生干净是更多人的一个内在追求,很多家庭也会围坐在一张大桌上,但是使用的餐具却是一人一套,所食用的食物也是一人一份,以求做到干净卫生,不至于存在唾沫传播,这是“分餐制”最大的特点。如果大家喜欢热闹,想增进人物之间的情感,那么选择“合餐制”又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其实这两种饮食方式都是各有利弊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控。
结语:
一般我们亲朋好友在一起吃饭,大家图个热闹,肯定是首选“合餐制”,因为彼此之间不会嫌隙,也对彼此的情况很了解。但是如果是在一些公众场合,比如说现在的工厂,学校,快餐店,诸如此类的公共饮食场所,还是采用“分餐制”的做法合理一点,毕竟大家都是陌生人,互不相识,这样干净卫生,避免细菌的传播和感染。从远古的荒蛮时代开始,实行的是“分餐制”,经过两千多年的细微改变和过渡,直到宋代才正式出现“合餐制”。““合餐制””逐渐取代““分餐制””。但并不是意味着其中的文化礼仪也随着被取代,被废止,而且皇权的不断加强,更加重视的是饮食文化和礼仪,那就更不可能会被废止。而如今的我们仍然在巧妙沿用着古代人民的馈赠。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的文化气质》
2.《《左传》中的古代饮食制度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