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就像在介绍地方历史的书籍中,最不缺的就是历史文化和美食。因为饮食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参照物。很多人都出门在外,对家乡的美食一定都垂涎,但最难忘的还是妈妈做的家常菜。有些经典的家常菜一直伴我们长大,如今我们就一起来回味那些经典的家常菜,找回记忆里属于妈妈的味道。故乡的美食浓缩了家乡的风土人文,每年候鸟似回乡的孩子们,依照味觉的记忆回到故乡。
洋芋粑粑许多人应该都吃过,它是用土豆(洋芋)做成的。将洋芋煮熟后,捻成泥状,然后加盐、味精、葱花,少量的水和面粉,将其捏成饼状(可以用小锅盖或是杯盖压制成型),然后再放置到平底锅里煎到两面都呈金黄色,吃的时候用小盘盛出,有洋芋的清香甜味。在洋芋粑上浇少许稀释的甜酱和辣椒粉(麻辣味的),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
洋芋粑粑在镇坪是腊肉的绝佳配菜。以前奶奶最喜欢顿顿来个洋芋粑粑。把腊肉切成小丁(腊肉最好是半肥半瘦的五花肉),待锅烧热后放下翻炒出油并炒香,再放洋芋下锅翻炒入味(腊肉有咸味,一般不会放盐),再加水淹没洋芋,先大火煮沸腾,再转小火焖,直到水干了,下面带一点金黄色锅巴最好,最后用锅铲压烂,反复翻拍,直至成泥。盛上一小碗,正适合奶奶没有牙,软软糯糯,腊肉的咸香和洋芋的清香,巴适得很哟!
洋芋粑粑炒腊肉是镇坪民俗中的一道乡土菜肴。它既是“下里巴人”的名菜,也是“阳春白雪”的美食。据说,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有洋芋粑粑炒腊肉这道菜了,在陕南地区民间流传,而后,上升成官家菜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一道正宗的洋芋粑粑炒腊肉,它打开你身上所有的味觉,它绝不给你垂涎欲滴的机会,只会让你先下手为强。
大抵好吃的都有个季节。端午节前后,正值镇坪洋芋和各类蔬菜成熟时期。新鲜的洋芋粑粑,配以鲜红的五花腊肉(太瘦腊肉不是上选),洋芋粑粑充分吸收了腊肉的油脂,显的越发的饱满晶莹。再加入新鲜的本地辣椒,花椒,蒜片,葱节,姜片。用农村烧柴禾的大铁锅煎炒,诱人的醇香散发着浓浓乡情,红黄白绿色泽鲜亮,腊肉肥而不腻,洋芋粑粑滑润爽口。
洋芋粑粑炒腊肉原是镇坪老百姓桌上的家常小菜。是用洋芋制品和镇坪特色腊肉合成的一道菜肴。制作洋芋粑粑要用擦子,用铝制作的擦子约学生作文本大小,上凿许多小孔,至反面凸起而糙。将洋芋去皮后洗净,用擦子反面擦至粉状,过滤,加入沉积下来的淀粉,搅拌成均匀糊状。再用油煎至微黄饼状,冷却后分切成小块,加入腊肉,辣椒,花椒,蒜片,姜片,葱节,食盐就做成了一道美味的洋芋粑粑炒腊肉。
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不少镇坪人身怀制作洋芋粑粑的技艺,在镇坪菜场,安康菜场现做现卖“洋芋粑粑”,洋芋粑粑炒腊肉不但写进街头巷尾小饭馆菜谱,而且登上市内宾馆酒店的大雅之堂。由于镇坪特殊的地理位置,洋芋别具独特风味,地道的镇坪洋芋粑粑成了去外地走亲访友的礼品。如今,每逢四时八节,宾朋欢聚,喜庆宴席,礼仪接待等均少不了这道菜肴,洋芋粑粑炒腊肉更多的以市井美食身份展示着其特色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