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步丰富和提升饮食生活的实践中,汉代的人们对美感的体验逐渐加深,也开始自觉地寻求更具审美性、精致的饮食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极大程度受到汉代审美观念的影响。
如果说先秦是中华审美意识的发源时期,那么汉代就是中国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许多审美观念得到全面展开与发展。
一、追求长生与饮食养生
1.阴阳五行思想与长生观念
汉代经济与社会的高度繁荣,极大提升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脱离物质生活的贫乏之后,转而追寻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寄托。同时,谶纬阴阳之说在这一时期大行其道,触发汉代人对于不朽的个体存在的追求,这种特殊风气的影响,导致汉代信奉神仙、追求长生的行为比比皆是。
阴阳五行思想最早是分开产生的,五行说源于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在上古先民与大自然的斗智斗勇中,逐渐抽离中具有代表性的五种自然物质:金、木、水、火、土,阴阳最早产生于八卦中,代指自然万物中一切相反相成的事物或现象,后来抽象为影响宇宙万物生成与变化的两种“气”。
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汉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很大影响,为汉代人们的精神信仰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肉体的消亡是必然的,如何超越死亡去追求精神和灵魂的不朽成为他们信念与理想。汉代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的风气渗透到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不自觉地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审美心理。饮食居于人们日常生活之首,也不可避免的与其发生碰撞,呈现出充满秩序性的审美特征。
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存在于汉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受到“天人合一”思想中“天人同类”的影响,汉代皇室与民间都充斥着浓厚的崇神氛围,这种神仙的崇拜与信仰内在的存在于“天人合一”学说之中,因而汉代人们笃信生命可以找到另一种延续方式。自秦始皇时就有派人海外求长生不老药的先例,到了汉代,这种行为愈发狂热。
2.“五味调和”与饮食养生
阴阳五行与谶纬神学的在汉代的盛行,激发了汉代人的生命意识,他们开始不自觉地追寻人与自然、天地之间更为和谐的关系,抱着对个体生命地珍爱去探寻其生命的终极价值,“五味调和”恰恰是架起时人与天地自然和谐沟通的一座桥梁。
汉代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五味调和”观念也进一步完善。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提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人与天、地之间有了无形的沟通,同时强调人的行为与自然理性之间的和谐统一。
只有做到“形神气志,各居其宜”才能达到休养的最高境界。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养生方》中明确提到了饮食与养生的关系,“酒食五味,以志其气,目明耳葱,被革有光,百脉充盈,阴乃*生”,认为按照“五味”的饮食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耳聪目明、莹润皮肤,充盈百脉的效果,汉代养生学的发展可见一斑。
二、“味”的发展:“本味”到“至味”的演变
1.味的起源
从先民时代起,人们就开始注意到烹饪调味的重要性,甚至出现“调和鼎鼐”来比喻处理国家大事。自先秦时代,饮食文化已经从烹饪过渡到烹调。
饮食之美在于味,味之美在于调,调之于和,最终才能到达“口弗能言,志不能喻”的审美追求。这种由实践摸索出来的感性体悟,正是饮食文化发展所经历的必然之路。
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古代先民对于味觉的享受甚至高于视觉与听觉。甚至在审美意识尚未萌芽,审美观念也尚未形成之时,快感即美感。因为对味觉这种人的本能欲望的满足会带给人们生理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这种充实与快乐是其他感官无法替代的,而最初的审美意识就植根于这种借由品味美食产生的愉悦性中。
根据《说文解字》对“美”这一字解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产生,还是来源于味觉,就是一种味觉快感。从“甘”这一味觉感受,到“大”的视觉体验,由味觉逐步扩展到视觉,换句话说,就是人们直接感受到在吃羊肉时由口舌传来的美滋味,也意味着是味觉触发了接下来一系列对于美或是审美的感悟。
2.“本味”到“至味”
到了汉代,“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轨迹也开始出现变化。根据《说文解字》对“美”这一字解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产生,还是来源于味觉,就是一种味觉快感。从“甘”这一味觉感受,到“大”的视觉体验,由味觉逐步扩展到视觉,换句话说,就是人们直接感受到在吃羊肉时由口舌传来的美妙滋味,也意味着是味觉触发了接下来一系列对于美或是审美的感悟。
先秦时期所追寻的“本味”到了这一时期转为“至味”。董仲舒言:“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不同于“本味”对食物原本之味的体现,“至味”是经由调和之后的至美食味。
汉代审美意识的发展植根于饮食生活中,而任何审美活动的开展都无法脱离感官体验。阴阳五行等思想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汉代饮食生活的审美情趣,也使得“味”这种具有心理与精神上双重审美体验的审美范畴在汉代有了很大发展。
结尾
现代社会许多饮食器具也保有汉代的造型特点。由此可见,汉代形成的以汉民族为核心的饮食文化具有其无法忽视的意义,对其进行审美性研究,也可以更直观明晰地看到饮食文化背后深层次的审美意义。
汉民族的形成对中国饮食文化有种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汉族的文化和饮食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最核心的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饮食则充实和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观念、体系和实践。”因此,以饮食文化为审美对象的饮食审美文化。
汉代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的风气渗透到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不自觉地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审美心理。饮食居于人们日常生活之首,也不可避免的与其发生碰撞,呈现出充满秩序性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