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美食的未来,这个问题早在年,开始思考中国的烹饪将走向何方,参加了半年多BBC的Food话题下的讨论,也慢慢的形成了自己对美食的看法。
关于中国烹饪未来的思考有了表达的欲望,年开始写知乎,不知不觉中写了很多,也结交了很多的同行,问答之间也聚集了不少的群体,但受制于知乎的问答形式,思想得不到恰当的延续。
交流才会有更多的启示。一直提醒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图片来表达对食物的理解:
看着铺天盖地的美食广告,厨娘们被带走的节奏,媒体无止休的偏离食品的范畴,社会需要一个正确的声音。
乡村美食走进千万家美味是什么?是生活习惯的重复,品尝美食是记忆与情感的满足,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美食差异。
饮食方面,浓重口味的食谱在慢慢的减少,更趋向于自然食材的味道。食材供应也会精益求精,回归本来的味道。
情感趋向,有很多的菜品走向乡土话,土菜也越来越贵,是因为真材实料。同时也是满足回忆。
美食是有思想的,每一次挖掘菜肴,都是一次文化的传承。
繁华都市的市场摊位丰富的食品供应,各种各样的调味选择,在满足嘴巴的同时,美食是有反抗性的,下肚的食物,都有在身体中反射出来,日积月累,是最长久的陪伴。
平衡是文化之道,也是美食之道,与大自然的平衡。
食物是我们懒以生存的所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开始,食材是一切烹饪的基础,以人为本,引导出食材本来滋味,才是需要倡导的饮食文化。
文字要比语言更有穿透力,愿与同道中人建立一个分享的社区,也可以不同观点的对垒,也是思想力量的碰撞。
美食没有输赢,只为明白。
美食没有好坏,只为喜好。
美食里有最多的情感,
美食里有很深的回忆。
这就是美食,这就是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