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食物的产生、发展、延续和创新,一定程度上都有赖于发扬它的这片土地,而在物产丰饶、历史悠久的齐鲁大地,饮食文化的异常发达,也正是源自于山东卓越的自然环境和高超的种植技术。
说起鲁菜,就不得不提它曾经辉煌的历史地位了。《我的美食向导》更新的第8集“山东篇”,导演和赵建民老师的交流,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在明清时期,鲁菜曾被作为“官府菜的最高标准”。对于鲁菜看似的“衰落”,赵建明老师也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洞见:食物和其他文化属性一样,推崇的土壤不在了,就会逐渐回归到它应该的历史地位。
虽然北方人都爱吃面食,但说起面食的精髓和高阶玩法,山东一定榜上有名,仅仅是“饼”这个范畴下,山东就不下十多种类型,最好吃的灌饼和烧饼,也都是在那个人生阶段得以吃到的,而在“山东花馍”作为一个标志性的面食产物,它外貌的精致和蕴含的文化意义,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似乎已然进化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万千众生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以及对至亲好友最真挚热切的祝愿。
虽然很多人对鲁菜的刻板印象就是面糊糊、油乎乎,但曾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本身是很多业内人士钻研和彰显水平的对象,鲁菜以复杂多变的技法著称,所谓“大师傅”这个“大”,便是厨师之间对餐饮技法的见解水平,而相比于鲁菜,可能菜系对技法的要求和研究,倒不是菜系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