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一直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确认幽门螺杆菌之前,就有人发现人体内含有会导致溃疡的细菌。直到年,两名澳大利亚的医生将病人体内的细菌成功培育后,通过食用细菌的试验,出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发现并确定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生长在胃中的细菌,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口口传播。主要是生活在胃窦部,在胃窦部定植,通过直接对胃黏膜的损伤,以及产生的各种毒素,损伤了胃黏膜上皮的防御屏障,从而导致胃酸、胃蛋白酶直接接触我们的胃黏膜上皮,从而导致糜烂炎症以及溃疡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阳性是怎么回事?
首先需要看您做的什么检查,如果是血液的抗体的检查,只能提示您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是否现正存在感染,不能够通过抗体的检测确定。
如果是呼气试验阳性,则可以确定您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我国是一个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国,50%-60%的中国人都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至于中国人饮食不分餐的饮食文化相关,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过于惊慌。大部分病人是没有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之后,有可能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恶变的发生。
但只发生于小部分的人群,大部分人可能仅仅是表现为胃炎,或者是胃溃疡的情况。如果发生了消化性的溃疡,或者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强烈的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果需要长期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或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或者存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出现和胃恶性变有什么关系呢?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恶变发生的一项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恶变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恶变高发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也会增高,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的人群发生胃恶变的危险性要高于阴性的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会定植在胃窦的黏膜上,释放空泡毒素、尿素酶、磷脂酶以及一些生物烷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胃黏膜损伤,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的生理屏障,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炎的发生。
如果病变演变,会逐步的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肠腺的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最后会诱发胃恶变。定期进行胃镜的检查以及呼气试验,明确是否合并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并且及时进行系统的治疗。
对胃恶变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胃恶变的患者如果早期诊断,应该及时选择手术治疗,进行根治切除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价值》,黄平,年1期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李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