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吃茶”的习惯。中国古代《茶赋》中就有记载:“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龙井虾仁不仅是乾隆皇帝最爱吃的一道名菜,如今也是国宴菜肴。在慈禧太后的菜谱上,也曾有过“樟茶鸭”。现今,茶叶蛋更是寻常百姓家饭桌上的美食,茶香月饼,茶香冰淇淋、绿茶口香糖等更是小清新们的所好。
从喝茶到吃茶,对茶叶的选料、厨师的技法、营养的搭配,如何让茶叶与食物完美搭配,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从饮茶到茶膳,从品饮到养生,从茶叶到美食,茶叶被植入了更多丰富的内涵与饮食的文化,也必将成为了茶叶消费的另一种崭新形式。而茶膳的原料,成本相对低一些,所以茶膳的开发,具有广泛的开发价值和商业前景。
在年,潮菜烹饪技师陈澄生师傅在潮州菜非遗传承人方树光老师的指导下,利用铁观音的特殊兰花香韵,专门研究出了一整桌观音茶宴。曾经风靡一时,央视也为陈师傅做过了一个专辑。
潮菜,选料考究,做工精细,重试养生保健与营养搭配。陈师傅创制的茶宴,口感清淡而不油腻,食材新鲜而不昂贵,菜品设计注重文化与创意。观音茶宴——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还是视觉上的完美。
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茶膳呢?用茶烹菜,除了用茶末添加在食物里面之外,也可用茶汁取其味,也可用茶香熏制食物,还可用茶梗铺盘提香,再借由传统手法烹调,普通的菜品亦能变成茶香四溢的茶膳。
我国的六大茶类,都适合作为茶膳的原料。由于茶叶品种繁多,在色、香、味、形方面各有千秋,所以用不同品种茶叶烹制出来的菜肴,也是各具韵味。在烹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根据不同茶叶的色味香差别,选择适合的食材,才能做出色味香俱全的茶宴。
从烹饪的效果来看,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的香味浓,做菜效果相对好些,而花茶就要逊色一些。
一道好的茶食,既要了解茶性,也要了解食性,还要注重烹饪方式。所以,出色的茶膳烹调师,要会做菜,也得懂茶。茶膳,也是烹饪与制茶两大领域的交互融合。
茶膳,除了传统烹饪上要求的色味香之外,意美型雅也是不可少的。同时,茶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等等,特别春茶品质更优异,茶膳也顺应了人们对食物返璞归真、养生保健等消费新需求。
从客家擂茶、土家族油茶、傣族沽茶,中国的茶膳与药疗文化有迹可循。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本草拾遗》中也说“茶为万能之药”。所以,茶叶除了最基本的解渴功能之外,它的食用药用价值也值得我们去挖掘。
在日本,茶食品也大行其道,茶点心已经成为日本的一个招牌。以茶入菜,最先在日本、中国台湾流行起来,而在内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茶膳渐渐成熟起来。
茶叶入馔,经过烹饪技师的用心烹调并加以雕琢,便是一席清香满溢的茶膳,令人回味无穷。正如诗人陆游所说的那样:“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