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女人,除了成功登基称帝的武则天,那便是虽然没有登基,却手中实权在握的慈禧了。
慈禧这执掌天下的一生,实在是没留下什么好名声。
晚清在她手中彻底败落,割地赔款、奢侈无度、四处流亡,这些词都和她死死地捆绑住一起。很多人只要提起慈禧,除了骂还是骂,可是鲜少有人知道,慈禧有一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编入教科书。
清朝除了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出名之外,对女性要命的严苛也是很出名的。
三从四德、自尽首节、贞节牌坊……要论找理由“吃”女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在对女性束缚达到巅峰的清朝,慈禧最后取得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传奇了。
而且,这位把晚清捏在掌心的女人,文化程度并不高。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本来是说女子如果没有才华,那也要有好的德行。可到了清朝,便开始被误传成,女子没有才华才是好的德行。
慈禧便是严格遵循了误传的要求长大的,她在入宫成为咸丰帝的女人之前,完全不识字,可以说把“女子无才”这一条贯彻得很彻底。
慈禧的掌权之路,和古代很多后宫接触到朝堂权力的女人一样,都是以取得后宫争斗中的胜利作为第一步。跟那些有强势母族撑腰的后宫嫔妃不同,慈禧的娘家给不了她任何帮助,她在后宫上位,可以说全靠自己能够得到咸丰帝的圣宠。
最初的慈禧,进宫的时候也只是一位贵人罢了。
电视上的清宫剧演了这么多年,很多人哪怕不怎么看,对清朝皇帝后宫女人的等级也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贵人这个位置的女人,别说是朝廷的权力,就连后宫的核心阶层都没能接触到。
慈禧就是从这个位置开始,凭借着咸丰帝的喜爱,一步步走到了权力的巅峰。
在后宫,位份再低,只要皇帝喜欢,那就有往上爬的机会。当初大字不识的慈禧,是由咸丰帝握着手一笔一划教写字,到了后来,咸丰帝甚至会教她批阅奏折。
等到咸丰帝驾崩,慈禧与慈安两位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慈禧野心勃勃,慈安无意于朝廷权力,这给她带来了很大便利。
不过,慈禧也遇到了女人掌权时候的一大问题,那就是除非自己登基,否则小皇帝年纪大了,肯定是想要把权力夺回去的。
武则天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自己登基,慈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则是不听话的儿子就早点死,换一个年纪更小的就可以了。
这办法简单粗暴,而且透着一股让人难以接受的心狠手辣。
很多人都觉得,慈禧就是个眼里只有权力,没有任何亲情的女人。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慈禧的文化程度很低,所以她和那些才华满腹的女子不同,没有什么弹琴作诗的雅兴。
但就是诗词都背不出几首的慈禧,她这一生中的唯一一首诗,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编进了小学的教科书之中。
这首诗,是慈禧写给她母亲的。
慈禧晚年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今天和夺权的男人们斗一斗,明天跟抢钱的列强谈一谈,后天再搞点割地赔款败败败家,与此同时,她还能在颠沛流离的逃跑之路上讲究饮食精致,生活水平。
按说生活丰富到如此程度,很多事都无暇他顾,可慈禧是个很孝顺的女儿,自己都快摆不出慈禧太后的排场了,还想着母亲的寿辰竟然没能到场祝贺,很是难过。
孝顺的慈禧不想让母亲以为自己忘了她的生日,便派人给母亲去送寿礼,还运用自己不算太高的文化水平,写了一首诗。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道尽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真情实意。
尽管慈禧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有骂名,可这句诗却因为与太多父母感同身受,而成为人人挂在嘴里的一句俗语。
就连小学教科书都用到了这句话,可见慈禧这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诗,写得还是很成功的。
晚清的败落,是种种原因叠加之下的结果,非慈禧一人之过,但她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果不是慈禧掌权,在政治和治国上太过拉胯,其实我们有很多次让历史的车轮转向的机会。
也许转向后的结果仍然不会太美好,但最起码给人努力的机会,而不是每每提及,便让人气愤憋屈。
案例:案犯枪决多年,“被害人”母亲收到来信,“妈妈我要回家”
案例:看完她9年的微博,才明白杀死她的不只是公公手里的那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