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很多绘画中,都足以彰显先民的饮食风格,宴
TUhjnbcbe - 2025/2/15 22:33:00

很多绘画中,都足以彰显先民的饮食风格,宴席图更能体现当时情景

作为世界为数不多的美食大国之一,中国饮食蔚为大观,自成一体。中国饮食中,有历代厨师传承美食,有文人骚客记载美食,有皇族贵胄品味美食,同时还有不可缺少的画师画匠,描绘美食。与美食有关的文人诗句,数不胜数。相比之下,中国历朝历代的画家们留下的美食图和宴席图不多。但是,在一幅幅绘画中,却深刻反映出一个朝代的饮食和宴席的内在文化,诉说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可谓景深意远。

绘画是记录先民饮食文化的一面镜子。在古代出土的一些画砖上,足以彰显先民的饮食风格。在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以及汉墓壁画上,对人民日常饮食,表现非常真实。新中国成立后,在山东江苏发掘清理出大量汉代壁画,在这些画像中,均有歌舞饮宴图、美食图,留存了汉代饮食生动的场景。这些画像中表现了画匠卓越的艺术才能,融入了劳动者的感情,是汉代饮食文化真实记录。在中国,绘画与饮食关系密切。当饮食行为越来越不能满足口体之奉的初始功能时,绘画记录宴饮情节与美食珍馐的作用,更为凸显。

说到吃喝与宴席的绘画,南唐的顾闳中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是最著名的一幅。在韩熙载的那一场流传千古的夜宴上,吹箫的玉人、击节的官人演绎舞曲,表现出南唐的奢靡饮食观与宴席文化。从《宫乐图》、长安韦氏墓壁画《宴饮图》等流传的图像看,唐五代至宋的宴饮座制大多坐在食床的两边或三边。唐初,流寓长安的各族侨民更多,西域风习盛行。宋代是中华文化关键性的历史时期,此后直至近代,中华文化再无大规模的外来文化吸纳,自身也日益内倦。但宋代毫无疑问是文化繁盛的年代,在绘画艺术上也可以说是传统绘画最后的荣光。

宋代《文会图》描绘文人集会宴饮、华庭巨榻、肴果杂陈、杯盏交错。文士围坐,或谈笑,或饮酌,或凝坐。侍者往来,温酒、备茶,气氛之热烈,实在是个很有情调、景深意远之乐事。再如刘松年的刻画风俗,对饮茶习俗的准确、细致地描绘,实在让宋代的饮食画可望而不可及。涉及饮食绘画的既有皇皇巨制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有遍布全国的宋墓壁画宴饮图。

到了明代,宴会餐饮数量上与隋唐和五代相比,只多不少。但是宴席的形式与文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奢靡的贵族风转变为淡雅的江南文人风。不再以奢侈豪华为荣,也不再有数十家伎一旁服侍。此时文人的饮食哲学是:本味、真味,这是追求味觉感官的最高境界。明代画家所作的宴席图大多是《园林雅集图》一类的主题。他们认为饮食应该像他们的书画品味一样,提倡“复古”。所谓饮食的复古就是“疏远肥腻”,热爱蔬菜。拿谢环的《杏园雅集图》来说,图中描绘的是官场中人,但是权威、等级、秩序并不是画作的主题,画家没有强调画中人的官员身份,描绘的多是一群高级文人的宴席与聚会。

在明代的《雅集图》和《宴会图》上,看不到奢侈文化与欲望放纵的重口味,只看到江南文人的雅致与清淡。吟诗、作画、赏月是宴席聚会的主题。参加宴席与雅集也是文人画家社交的敲门砖,当年的文徵明、唐伯虎等人都在师长沈周的带领之下,出席各种宴会和文人雅集。以此扩大交际圈,并且在宴席和雅集上互赠书画,扬名立万。绘画与饮食,是一景深意远绘食事,自然少不了品茶这一饮食情景。因而品茶,也是文人画常见题材,自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传·仁智图卷》开始。

唐代《会茗图》、宋代《斗茶图》、《撵茶图》等少数早期绘画能见个明白,到了元后文人画里,饮茶往往成为点缀。如倪云林《扁舟傲晚图》、孙枝《西湖纪胜图册·虎跑泉》文徵明《品茶图》、陈洪绶《品茶图轴》等。品茶不过是个象征,总归是文人们的清雅套路,传达了清寂的味道就行了中国传统书画,特别是文人画有时为追求高远清空的境界,在题材上往往较小地着眼于日常生活现象,显示出不食人间烟火的倾向,所以真正反映美食的绘画,在中国还是比较少的。

一代艺术宗师吴昌硕,在其画作的选材上,却颇具“万象皆来,献予诗材”的格局和气度。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一直是他描绘和吟咏(题画诗)的热点之一。这既体现了他在绘画题材上不拘陈规、敢于突破的艺术创新精神,更体现了他平民化了的生活观和艺术观。绘画与饮食是相通的,许多名厨的书法绘画水平都很高。名厨讲究用从荣宝斋买来的毛边纸,写软笔小楷,一道道菜名跃然纸上这才能显示出高档的文化品位。食客们心悦诚服,这跟老中医开药方笔走龙蛇的文字功力是一个道理。“文革”前的厨艺学校,学厨师先要学素描;而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则要先学油画。

今天,物质水平极为发达,出现各色各味佳肴美味,但是宴饮文化,却是前所未有的单调,仅剩“好吃”二字。没有贵族的奢靡文化,没有文人的淡雅审美,没有唐诗咏唱,没有笔墨横飞,亦无莺歌燕舞。当代画家曾做《宴席图》一图,显示出今天的“饮食观”只剩下一个“吃”字。中国传统的食和色都承继文化的气息,从来不似今天之赤裸裸,只剩下无穷尽的欲望。今天的宴席与文化无关,只剩下果腹功能;宴席的仪式感也与艺术无关,只剩下对丰盛的炫耀,这是非常要不得的!菜品的味道除了要用味蕾去品外,还要用心灵与大脑去拥抱、品位,这样才能吃出文化底蕴。喜欢今天的内容就请点个赞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很多绘画中,都足以彰显先民的饮食风格,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