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读书的日子,最怕看到的几个字就是:熟读并背诵全文。尤其是古诗词文言文,光是念起来就非常拗口了,一看到是必备篇目,背得我们目光呆滞,两眼无神……
之前就有个孩子背诗背到崩溃,上了热搜。原因是背诵清代顾贞观一首《柳梢春花朝春分》的一句。全文如下: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花前倍觉无聊。任冷落、珠钿翠翘。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而让这名看起来才7、8岁的小男孩,最为难的那句就是,“微谢樱桃”。
因为他把这句诗词的意思理解为了“微微地谢谢樱桃”。他边背边哭边念叨:为啥要谢谢樱桃啊?
按照孩子理解,书上的这些词,写得简直莫名其妙!
因为孩子对词的内容无法理解背起来很困难,到后面直接急得边背边哭了。
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孩子,之前我们背诵古诗的时候,又何尝不为这些晦涩难懂的句子抓耳挠腮过?
因为在学习古诗词之前,他们没有接触过和古人有关的事物,甚至是电视剧和影片都没有看过,即使背了很多诗,还是不知其意。
孩子会背好多诗却不明其意?那可别错过BBC新出的纪录片《杜甫》
而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英国BBC悄悄地推出了一部新的纪录片——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DuFu:ChinasGreatestPoet),向英国观众“推销”中国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是曼彻斯特大学公共历史教授迈克尔.伍德。
诗歌朗诵邀请的是英国国宝级演员、《指环王》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
专业解读邀请的是哈佛汉学家宇文所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学刘陶陶博士等。
《指环王》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
这部纪录片只有1集,短短58分钟,但里面含金量太大了,我和米粒爸爸看了不止一遍。
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诗人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
年前,杜甫出生在盛唐。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首都长安人口超过万。汇集了世界各地的时尚和珍奇。
杜甫出生于上层社会的官宦之家,祖父是大名鼎鼎的诗人杜审言,杜甫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干子弟”。从小生活环境优渥,安定富足,还有祖父留给他的作诗好基因,杜甫在《壮游》中写道: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七岁吟诗便能信手拈来,九岁便写得一手好字,诗界里的“天选之子”,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家庭经济还不错,在他青少年的时候,还有财力支持他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增长见识。
他曾去过龙门,到过江南,游过南京、苏州、杭州、绍兴等地,也到过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
孔子的思想很重要的一个中心是辅助君王,施行仁政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这些思想影响了杜甫一生。
年轻时候的杜甫,可以说是个“官痴”,并非他追名逐利,而是一心想要为国效力,
为了实现远大抱负,杜甫在20几岁的时候就去参加科举考试,企图进入朝廷当官,可是他没考上。
然而杜甫却无法融入官僚体系,官场上频频失意。此后他为了生计为富人卑躬屈膝,继续游历。
很快,国家陷入了战乱、洪水和饥荒。杜甫关于儒家伦理的梦想幻灭了。从这时候起,杜甫的诗中开始出现盛唐之后中国历史的图像。
战争成为杜甫生命的转折点,也是他诗歌的最大分水岭。
在八年动乱中,他经历了全家人流离失所,国家分崩离析。杜甫从特权阶层沦落到了市井百姓,切身体会到了底层社会的真实图景,
后来的官僚失意,这段经历他写进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有权有势的人还在寻欢作乐,普通的百姓却因为饥饿寒冷死去了。
而后,著名的安史之乱,有万人流离失所死于战争或者饥饿,就像一战时那样恐怖恐慌。
在这场磨难中,杜甫不再是一个出身贵族年轻豪迈的诗人,他就像千百万个在苦难中挣扎的普通人。
这是杜甫人生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格的转折点。他的诗歌变得现实和沉重,从此勾勒出了中国历史的图像。
可能孩子们都会背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却无法感同身受杜甫的情怀和气度。
李白写透了江湖,杜甫道尽了人间。江湖之中的侠客仗剑而行,人间中的百姓衣食难足。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信家长们都已经知道,年9月新推出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如何教孩子背古诗文,便成了家长最头疼的事。
但家长们按着头让孩子硬背只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诗人的背景和经历,他们才能慢慢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
就像是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样:
你背了那么多诗词以后就会发现,你曾经和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过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采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
这样的文字,才真正是不朽。
孩子因为知识量不够,他们需要图片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去了解诗词的深意。
在此,米粒妈妈之前被家长圈的朋友们,不断推荐的一套《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确实很不错,买过的家长反馈都很好,还是值得入手的。
上市的时候,就卖出了50多万册。我家米粒一直爱不释手,直到现在还经常拿起来翻阅、朗诵。
附赠的超大“中国古诗词地图”,第一眼看到,就被惊艳到了!
总的来说还是针对孩子编写的古诗书,相对比更适合大人们观看的BBC杜甫纪录片,有解读性的科普读物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它最大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古诗词+地图+历史的图书,它将带领孩子去古诗词的家乡旅行、吟诗、听故事,让孩子自然而然的痴迷上古诗词。
这套《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把古诗、地图结合起来,孩子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前往诗人、词人拜访过的每一个地点,寻找古诗词的创作源头,穿梭在浩如烟海的古诗经典里。
翻开第一本书的开篇,一张李白足迹图,融贯了李白代表性的诗作及其“产地”,让人十分惊艳!比如:李白来到了扬州,居于旅舍,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写下了无人不知的《静夜思》。
书中的每首诗都配有注释、译文和赏析。生涩词语解释和诗词大意鉴赏,既使孩子能够理解诗的创作背景及内容,又不做过度解释,以防超出孩子理解能力。
这套书不仅仅能够欣赏古诗之美,还能了解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比如前面所讲李白的《静夜思》,诗句孩子已经烂熟于心,但扬州这个地方却还陌生得很。
但是书里还和孩子一起了解,“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就是扬州菜,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难怪看过的孩子都爱不释手,从此痴迷上古诗词:用古诗词喂大的孩子,注定赢在格局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阅读推广人贺超叔叔配音,让孩子边看边听,耳熟于心。
主持人贺超
使得这套书的适读年龄更加广泛,3-6岁亲子共读,6岁以上自主阅读!
古诗词、地理历史知识、人物传说、风俗文化…一套书(4本古诗词+1张中国古诗词地图)全搞定!
不过就是63元,两张电影票的价格,或者带孩子出去吃一两顿汉堡套餐的钱。
却能让更多孩子由衷地爱上古诗词,爱上国学文化。
孩子天生感受力敏锐,只要家长用心陪伴,稍加引导,孩子总会理解体会诗词的妙处,父母更是在潜移默化间达成了“教养”的目的。
等到孩子真正喜欢上诗歌,那时,上文提到那个孩子的“为啥要微谢樱桃”真就成了“谢谢樱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