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故宫宴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揭秘皇宫里的
TUhjnbcbe - 2024/12/13 18:07:00
怎样治愈白癜风 https://m.39.net/pf/bdfyy/zqbdf/

第一次去故宫,还是在年的时候,那时大学刚毕业,在北京谋生,就理所当然地游览了故宫。但那个时候,故宫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景区,一个古老的带有历史沧桑感的建筑,它所留给我的印象,也只是人头攒动,和旅客导游的喊话声。

最近几年,故宫似乎变得不一样了,变得越来越火,变得越来越能贴近年轻人甚至是小孩子的生活。它开始以越来越细致丰富的面容展现在大众面前,而大众也开始逐渐接纳和喜欢它的一个又一个侧写。从故宫周边,故宫彩妆,故宫日历等,到故宫纪录片和图书,讲述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历史故事,文化内涵,故宫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立体,它也成为了文物活起来,历史活起来的一个最成功的案例。

今天这本《故宫宴》也是其中的一员,它所为我们呈现的是了解故宫的另一个视角,从宫廷饮食文化的角度,来为我们揭秘和重现故宫里的生活。

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吃也许只是吃,为了裹腹,但对于皇室宫廷来说,吃却不单纯是吃,吃更像是一种政治,为了生存。

在《故宫宴》这部作品里,也介绍了几个“政治吃法”的侧写。

1.荐新礼

《故宫宴》的作者范洪琪在前言中写道:我想从荐新这个角度,再结合《膳底档》的记录,借“故宫宴”三个字,来介绍一下紫禁城里的清代宫廷美食文化。这就是这本书主要内容的概述、整体行文脉络,以及名字的由来。这在这本书里,作者就是以清代皇室每月的荐新食材为根基,以十二月为结构,分别介绍每个月故宫皇室的特色饮食。这中间较为重要且贯穿始终的就是这两个字-荐新。

皇室中的祭祀礼仪非常重要,比如祭天,似乎是保留了皇帝与上天沟通的平台,寓意着皇帝既受命于“天”,又是当“运”的兴盛者。从而保证皇室的权威。荐新也一样,也是顺应自然天道,感恩回馈的一种礼仪形式。

什么是荐新?荐新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礼法仪式。在我国古代,当人们收获新物的时候,会先举办一场祭拜仪式,用来敬献神明祖先,而后再进行食用。这一仪式经历朝历代发展,逐渐成为每月一次的礼法。而荐新物品主要以时令鲜果肉蛋等组成,按月轮换,其程序仅次于祭天仪式。

清代皇室十分注重荐新礼仪,由于清代满族发祥地在东北,因此清代的荐新在时令鲜果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东北特产,比如正月的鲤鱼,五月的蕨菜,以及蘑菇木耳等,更加突出了本土化的节令风俗,也更加体现了皇室代表臣民受恩于上天,同时又感恩且回馈自然的心理。

2.排场仪式

皇室用膳排场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皇帝,有传闻讲皇帝每顿要吃个菜,且不论真假,但历朝历代的皇帝,绝不是够吃就行。

《故宫宴》一书中收录了同治帝同治元年六月初一的早膳膳单,我们来看看皇帝早上吃什么:

“用填漆花膳桌摆锅烧鸭子一品、肥鸡丝一品、羊肉炖豆腐一品、羊肉片炖冬瓜一品、猪肉炖白菜一品、山药黄焖肉一品、大炒肉炖鸡一品,祭神肉片汤一品,后送肉丝炖酸菜一品,肉片炖榆蘑一品、炒瓠子一品,羊肉片焖扁豆一盘、羊肉片熘黄瓜一品、笃鲜茄品、肉丁豆腐千酱一盘,白煮塞勒片一品、祭神肉下水一品,烹肉一品,枣汤糕一品、枣如意卷一品、黄面饺子一品。随送羊肉丝冬瓜片面疙瘩汤、老米膳、老米溪膳、粳米粥、克食二桌、饽饽三品和菜三品一桌、盘肉五盘一桌。”

光是个早膳就这么多的饭菜,可见皇帝一人是吃不完的,即使一道只吃一口想必都有点困难,因此也就有了替吃一说,而这能有资格替吃的,通常都是皇帝太后身边的红人。

那么同治帝能吃多少呢?这些东西他几乎一样也吃不到,资料显示,同治帝一日两膳吃的是慈安和慈禧赐给他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柳叶汤等容易消化的流食,根本无法饱腹。这是因为乳母信奉“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的金科玉律,一味让小皇子紧衣缩食。所以说皇室的餐饭,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仪式,只是用来摆样子,突显皇帝身份的尊贵罢了。

3.各大宴席

酒桌文化的说法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并不陌生,很多政商的利益交换,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这在古代其实也一样。清宫廷中有很多宴席,最有名的应属满汉席,满汉席可以说是“满汉全席”的前身,其实也是一种政治背景下的结果。

满汉席是清代规格最高的宴席,由满点、汉菜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满族和汉族传统饮食的代表。宴席菜品丰富,“主、副食兼备,满、汉风味齐全”。所以满汉席由后续的衍生演变逐渐成为了大型豪华宴席的统称。

满汉席最开始是分开的。每到年节有大摆宴席的传统,满人与汉人各自用席,但却以满食为尊。后来随着满汉之间接触越来越多,满族的达官贵人越来越倾向汉族的饮食和文化,也出现了“饮食服用,皆如华人”的说法。康熙帝为了维持统治,迎合更多人的需求,因此推出了饮食改革,促使汉族饮食和满族饮食同桌出现,这才有了满汉席的说法。

无论是荐新礼仪,膳食安排,还是各类宴席,我们都能从中看到皇室吃饭的“不自由”,在他们的饮食过程中,礼仪、排场、程序、政治因素占据了很大的篇幅,真正能够体会到的美味却少之又少,而这也许正是皇帝不如寻常百姓的地方吧。

好在《故宫宴》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文化与“内幕”,也为我们提供了这些饮食的菜谱,兴之所至,也可以拿一个出来,亲手做一顿“皇家美食”,尝一尝其中的感觉。

小小的一本《故宫宴》,看似是图文并茂的饮食解说,其背后却蕴藏了很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因素,但即便如此,它也仅仅是故宫这个学问中很小的一部分。这就如同“故宫”本身一样,现如今,关于故宫的解读越来越多,光从豆瓣的数据来看,就已经有多本书,和40多部影视作品,而这也仅仅只是故宫类作品的一部分而已。

那么故宫会被穷尽吗,还能够有新的点值得被挖掘吗?答案是故宫一直在带给我们惊喜,这座经历明清两代朝廷的宫殿建筑里有无穷无尽的历史和文化有待挖掘,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拆分详解,写成一部厚重的著作,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惊叹之感。从故宫神兽,到故宫建筑,从故宫文物到故宫历史……故宫的故事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每阅读一个章节,我们不见得能够更接近它,但却更能够被它所征服和感动。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宫宴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揭秘皇宫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