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000年前饮食文化别老想着穿越回唐朝,
TUhjnbcbe - 2024/12/13 18:06:00

饮食文化,跟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每个时代的饮食也十分不同。

年前人们吃什么?说出来您可能不相信,不管在中华大地还是世界其他的地方,牛都是不准杀来吃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个时候的中西饮食文化

先说说中世纪的英国

世界太大,咱们从英国说起。

根据记载,那个时候的英国会吃各种各样在今天看来“下不去口”的食物,这些食物在现在看来,那都是“野味”。

首先,人们经常吃鸟,而且什么鸟都吃。

老鹰,秃鹫厉害吧?吃它!

孔雀,云雀,天鹅,可爱吧?吃它!

麻雀太小没多少肉吧?吃它!

不知英国,各个地方都吃。虽然天鹅长的好,不一定好吃,但人们还是吃了。吃的原因就是---实在没其他吃的了。

牛和羊那个时候肯定是有了,但是人们不吃它们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有皮毛,可以排泄很多粪便,而且有力气,可以下奶,实在是舍不得吃。

如果打不到鸟呢?那不得天天吃素了?谁受得了?人没有蛋白质是要生病的,那就吃鱼吧。

特别是熏鲱鱼,是那个时候特别常吃的,还有经常被霍霍的还有鳊鱼,鲮鱼,甚至海豚。那个时候宗教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加上各种限制,比如基督教长达40天的大斋戒,还有不准吃陆地肉类的各种各样的其他宗教节日,逼着人们一个星期吃好几天鱼,那真是打嗝都带着鱼腥味儿。

这还不是更过分的,更过分的是还过一定了一种“吃鱼日”,在这种日子,大家必须吃鱼,不吃鱼甚至要被处以死刑。虽然关起门来在家吃饭,到底吃了啥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了这种规定,可见当时的英国政府也真是管得太宽了。好在,这种制度到了亨利八世就废除了。

电影里还经常看见,英国人和黑不拉几黏了八糊的汤,北欧人靠土豆,南欧人靠番茄。他们对于食材,不像中国人那么爱琢磨,溜肥肠切腰花,都是大锅炖了直接来喝。

既然如此,他们养不养猪呢?答案是也养,但是养的不精细,却很“惊喜”。当时的猪散养,什么都吃,它们又是杂食动物,曾经有人画过一幅画,一个人在前面出恭,后面的猪就直接享用了。想一想,吃翔长大的猪,还真有点下不去口。

看过一些中世纪黑暗料理的介绍,竟然还有吃独角兽的。据说是烤着吃的,但是比较难抓,得找个美女唱歌,把独角兽引出来,然后趁着它不注意来一闷棍,回去处理干净,撒上调料进行烤制。据说它脑袋顶上那根“避雷针”还要给最尊贵的客人。好不好吃不得已而知,但这玩意怎么灭绝的,估计大家心里都清楚了,英国当时的请客吃饭,估计也挺多的......默哀三分钟。

大唐的一日三餐

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最为丰富的,非我们中华民族莫属。而大唐作为历史长河上的璀璨明珠,那个时候的人们吃什么呢?

1.早餐

先从早餐说起,话说这一日长安某一贵妇早上起来,梳好了云朵髻,贴好了贴花钿描好了斜红,一边儿点画,一面就考虑,今早上吃点啥呢?来碗汤饼?

北魏贾思在《齐民要术饼法》曾记载: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箸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使极薄。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说白了就是把面片搞成两寸一条,煮好然后加调料,这个东西,在唐朝叫“飥”。

宋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中记载:“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餺矣。”

其实说是汤饼,不如叫面片汤。唐朝的都城在今天的陕西西安,看来至少从唐朝时候开始,西安人就爱吃面食了。这种面片汤,后来也随着唐朝的其他文化传入了日本,乌冬面就是由此演变而来。并且,这种面片儿汤,在山梨县还是属于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没事。

那如果不想和面片汤呢?那就喝粥。

想起一副有意思的对联:

上联:天不管地不管粥管;

下联:官也罢民也罢喝吧。

粥这种东西,可以粗糙到糙米加白水,也可以加燕窝鱼翅。唐朝时期,食材已经相当丰富,所以加点芝麻,加点杏仁,这都不叫事。

王维有诗句“御羹和石髓,香饭加胡麻”正是加了芝麻的粥。

有人说光喝稀的撑不住,那就加点饼。白居易的诗句“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看来白居易不光会作诗,也爱做饭,没事就学人家胡饼店的做法,回家过一把厨子瘾。

2.午餐和晚餐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一定记得雷佳音吃水盆羊肉那一段。当时网上还热议,到底唐朝有没有水盆羊肉,不管有没有,反正羊肉是有的。

宋代有一首诗叫《冬日放言二十一首》,里面有一句叫“寒羊肉如膏,江鱼如切玉”。羊肉在唐宋一直很有口碑。

除此以外,还有就是鸭和鹅。据说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最喜欢的一道菜叫做“鹅鸭灸”,也有人这道菜就是他本人发明的。这道菜比较残忍,要把活的鸭和鹅放进铁笼子里烤,一边烤一边调酱汁,等调好,那边也烤熟了。然后再沾着吃。

猪肉蒸着吃,蘸蒜泥。说到这里总觉得“蒜泥白肉”是不是唐朝开始就有了。

还有一样东西,现在也能吃到,不过贼贵,就是生鱼片。

当时在中国叫“鱼鲙”,唐朝《砍鱠书》中就有关于生鱼片的刀工和吃法的记载。可以选择鲈鱼、鲤鱼、鲂鱼、鳊鱼等。但唐朝人觉得以鲸鱼为最佳。唐代韩愈在《赠刘师服》有这样的诗句:“巨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能吃,除了牛。

这大概其是因为农耕社会,牛是用来耕地的。而且牛肉好吃,你吃我吃大家吃,那个时候又没有科学养牛,也没有现代繁殖技术,早晚跟英国独角兽一样。

不过,这是说“不准杀牛来吃”,如果牛是因为意外,那就怪不得各位食客了。毕竟不吃,太浪费了。

以上是并非正史,文化猎奇文,写来博诸位一笑。

喜欢的话,记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1000年前饮食文化别老想着穿越回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