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粤东南五市简览记
TUhjnbcbe - 2024/10/27 16:34:00

去年今时,清明节加之前未休完的年假开启了这趟南方之旅,并做了这篇简览记以记录此次所见所闻,今年受疫情影响,外出流动成了一件奢侈的事,遂将该文剖出,聊以慰藉。

时间到了人类学家们出动的季节,朋友圈里又开始躁动了起来。清明假期终于有了可以外出的政策,提起行李把规划已久却因疫情屡被搁浅的南方之旅开启了。为了省心,跟了个团,没想到误入老年人社区,同行11人,5对大爷大妈,而我形单影只一人,还是个年轻人,注定要跟着老人们的节奏走了,因此也少了许多深入体验的机会。回归正题,这次的粤东南五市简览,不分行政区域,将按地貌类型、植被、人文历史、交通、美食、行政治理等类别详述所见所思所感。

港口

地貌类型:南方地貌离不开水,市中心多是平地与水相间,郊县多是山地与水相间。与北方的连片山不同、南方是连片海,有过南北方生活经验的人,不由得会思考到底是山好呢还是水好呢?人在汪洋大海中的恐惧和置身群山中的恐惧是一样的吧。南方市内的河道由于通航的缘故,并没有很清澈,都是浑黄色的,而北方的河道因为青苔和不通航的缘故,是浊绿色的。听着新闻里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再对应着地貌景观,感概政策真的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同样是南方沿海城市、同样的山环水绕、同样的小渔村生活,因为国家政策的不同,发展上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椰子树槟榔树

植被:市内木棉树最多,广州还是花开时节,深圳中英街街头硕大的木棉果已挂满枝头,听说成熟的木棉果会是棉花絮状,这样的开花、结果、开裂、出棉絮的过程,倒是与北方的棉花很像。市内次多的是椰树、槟榔树,这两个树种很像,有点傻傻分不清楚,在珠海街头看到了挂着椰子的椰树,在深圳看到了丰硕的槟榔,终于通过实物解开了我对两个树种的疑惑。市外龙眼树最多,几乎漫山遍野、沟旁道侧都是开满花的龙眼树,像北方人的小麦一样司空见惯了,但我不由地疑惑,龙眼到了北方怎么还卖地那么贵呢?市外次多的是香蕉树,随处可见成片的香蕉林,我在当地的水果店买了本地蕉,吃着是有一种本土味,虽然不是很甜,但是有一种果实自然成熟的样子和芳香。这个季节的农作物看到最多的是玉米、茄子,有一种北方秋天的感觉。除此之外在南方街头还能看到灯笼花、人心果、菠萝蜜等植物。

人文历史:包括历史古迹、经济水平、语言文字、风土人情等。

历史古迹,书本上学到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古迹这里对上了号。虎门大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方;公园和街头随处可见鸦片战争抗击入侵的炮台遗迹;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伶仃洋海域;广州沙面岛早期的使馆地界,类似北京东交民巷。中英街历史与现实交汇,感受特区中的特区的复杂与融汇。

经济,佛山尚武崇商之地,叶问、黄飞鸿、舞狮等标志性文化遗产,还有家族生意的传承,第二产业的民营经济体突出,尤其是家电市场,大部分都已形成了品牌效应,不是小作坊式的生产。珠海是政策性城市,国家政策和两地贸易是其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圳是政策加自身的努力进取的成果。在广州路过了国际贸易中心,到处是发往世界各地的快递物流,韩国的、日本的、俄罗斯的、欧洲的等等,而不是内地常见的中通、韵达等招牌。以前的南方大厂主要为加工厂、制造厂,而如今多是独栋大厦形成的连片写字楼,可见经济的变迁与产业的变化。

文化,南方语言主要是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作为北方人,刚去真是不太适应,广普也要很认真听才能听明白。广州公交报站的粤语与上海公交报站的上海话还是挺像的,或许是北方人听南方口音都有点相似吧。由于职业原因着重看了各地的图书馆,尤其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部分,广图和深图都建在市民中心,这也是新馆分布的一个特点,天津滨海新区的新馆也是如此。广深两家馆都有粤港澳大湾区文献专区,资源相对丰富多元,且都有地方文献收藏区。佛图仅看了祖庙分馆,但建设得也是不错的。

风土,在巽寮湾出海打渔,与船夫老伯聊了聊日常,船夫之前在汕头汕尾打渔,一般都是出去一个月左右,回来有个2万斤的收获,当时的海产价格是2毛钱一斤,差不多块钱,出海的人一起分,所以他认为挣得不多。打渔过程中由于捕捞技术的成熟,只是感受了下把鱼捞上来的快乐,让人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感觉。

港珠澳大桥

交通:粤东南交通陆路和水路都很发达,陆路坡道、弯道居多,不似北方交通横平竖直地舒服,这与南北方人的性格也很像,北方人处事喜欢规规矩矩,南方人处事喜欢灵活圆融,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这次出行除了湾仔码头其他均为陆路交通,路上随处可见各种复杂的车牌,有挂两个的、三个的,有一些是两地通行车辆会在车牌的前后有两地的简称。除了车牌还有交通规则,由于港澳都是右舵车且靠左行驶,但入境之后要遵守大陆交通规则,换成靠右行驶,这真的是很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和车技,像我这样的新手司机恐怕是望尘莫及了。广东省内车牌管理也很复杂,车牌最多的是佛山,还有特批的顺德、南海(粤x、粤y)两个县级车牌代码,可见佛山的经济发展程度。车牌最复杂的是普宁,既有粤VA~Z的双字母组合,也有粤V*A~Z字母+数字+字母的三位组合,还有粤VA~ZA~Z三字母组合。车牌最特殊的是粤z,是广东省特批给港澳进入内地车辆的。

桥道也是南方交通特色,到处可见挂有索塔和悬索的跨海、跨江大桥,如猎德大桥、虎门大桥,再往南的西湾大桥、友谊大桥,以及人类奇迹港珠澳大桥,除了长度和复杂地形的技术攻关之外,两地交通走向和交通规则问题也是设计师们需要考虑的,港澳靠左行驶,内地靠右行驶,通过立交桥变换行车方向设计既方便又美观。

美食:广东人是偏甜口,美食中甜品必不可少,历史悠久的百花甜品店糖水口味就有上百种,双皮奶尤为有名;吃茶是广州人的饮食习惯,吃茶不仅喝茶水,还要吃茶点,各种精巧的茶点必不可少,如叉烧、荷叶鸡、艇仔粥、肠粉等;汤也是必不可少的,南方偏热的气候和丰富的食材,让南方人练就了煲汤的手艺;还有要强调的是南方的鱼真的非常鲜嫩,口味极佳;除此之外还有鱼皮、牛杂、杏仁饼等经典小吃。当然由于南北口味差异,南方人的最爱北方人不一定吃得惯,所以找自己适合的就好。

中英街

行政治理:不得不说南方复杂的历史环境、地理环境、人文风情、政策因素,没有灵活又复杂的管理方式,很难成就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复杂的经济贸易带、特区、单列市、沿海开放城市、省直管县等特殊情况,侨胞侨眷居多的人口类型,频繁往来的出入境管理,港元、澳元、欧元等复杂的外汇交易方式,南方的治理团队需要灵活应变的头脑,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如何兼顾复杂多元的地区贸易?如何实践创新的方法、灵活的政策?怎样既融汇又稳当地前行?这里需要我们深入学习,更需要深入研究。

阅遍祖国河山,才知道每个地方治理好都不容易,而全国各地发展迥异,地理环境人土风情复杂,能把一个国家打理好更难。之前凭着几份浅薄的实习经历觉得工作都不过如此,看来还是阅历太浅。甚至我对每一个图书馆的工作也开始敬畏起来,一个市馆做好不容易,一个国家馆打理起来更难。

这次的导游之前是做欧洲游的,他认为我们与欧洲的差距主要是城乡差距,我们的城市都发展得差不多了,但我们的农村与欧洲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也赞同这个观点。目之所及有限,目之所及又能转化成文字的更有限,因此文章描述仅能呈现实景的九牛之一毛,文章也不算严谨,没有注释和参考文献,因此只能算一篇杂记吧,仅做粤东南五市游览的引子之用,若有兴趣点,可再广罗文献和实证深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粤东南五市简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