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二学校的黄馨乐老师,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校对二十四节气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我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全年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个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博大精深,既囊括了天时、地理,也包含了农事、气候规律等,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两千多年以来,它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农事耕作,甚至风俗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构建校本课程使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节气风俗,最终使传统文化内化为知识和习惯的一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和意义
1.标记时间和时节
二十四节气和岁(年)、时、月、旬、日、时辰、刻等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时间单位,标记着时节的转换。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还与季节、温度、降水、物候等变化相关联,这是公历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2.指导农业生产
俗话说“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不懂二十四节气,白把种子撒下地”。农业生产最讲究不误农时,对如何准确把握播、耘、收、藏的时机提出了要求。
二十四节气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南。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民众因地制宜,形成了符合本地特点、具有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的节气文化,尤其产生了数量众多的节气谚语,这些都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比如,“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这句谚语,将立冬前后以及立春后犁地分别带来的结果,巧妙清晰地表达出来。
3.指导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还和古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穿衣到饮食,从国家大事到娱乐休闲,无不涉及。
比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等。看似简单的二十四节气,背后浓缩着古人对自然的有趣而细致的观察。
4.增强文化自信
孩子们在学习节气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也找到了对自己的身份的认同,提高其文化自信。
我们学校的二十四节气实践
为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节气的重要意义,我们学校不仅开设节气课程,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自然笔记、幸福农场、节气播报、节气美食、罗盘画等。
1.节气课程
每到一个节气,班主任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们了解各个节气的一些特点,了解节气与天气、农事的关系。
2.自然笔记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呼吸和节奏。
在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中,我们让学生用自然笔记的方式来观察自然,记录自然。节气的时候,我校会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植物,并完成自然笔记。
▲
观察校园
▲
自然笔记
3.幸福农场
我校利用3.3亩的学校预留用地,开辟了供学生劳动实践的“幸福农场”。除了每周的田野课,学生们也会根据各个节气的气候特征,在幸福农场里进行劳动,悉心照顾自己种植的植物。
比如,立春和雨水之时,温度虽然较低,但也开始日渐回升。“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正是育苗、整地的时候,所以,我们会组织学生们在农场进行整地。
再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我校就组织学生在清明时节开展种植活动。孩子们兴致满满,开启了愉快的种植之旅。
▲
翻地
▲
移栽
▲
浇水
▲
正在生长的植物
▲
采摘
▲
丰收啦,一起合个影~
4.节气播报
小小播报员会为全校师生做节气播报,介绍节气的相关来源、气候特征和习俗等。他们提前一天录制好视频,节气当天在各班进行播放,也会在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