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莫让“没脸回家”成为春节归乡之殇
临近春节,在外漂泊的亿万年轻人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让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感受。这种心态需要关注。(12月24日《人民》) 春节回家是千百年遗传刻下的基因,是家乡永恒不变的召唤。无论路途有多么遥远,都挡不住游子归乡的脚步。元旦临近,春运的热潮也将“扑面而来”,身处他乡的过客都在筹划着归乡的旅途。然而,在外漂泊的亿万年轻人对于“回家”既感到温暖,也感到“没脸”。 据调查,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有成为社会“夹心层”的趋势。因城乡教育不平衡和缺乏社会资本,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失业率达30.5%。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毕业生来自普通农家子弟,他们更是面临着自食其力、资助家庭的现实压力及在城市成家立业的长远压力,这让他们力不从心。 此外,改变命运的期望和亲人的期待阻断了农村大学生返乡的“退路”。在这个“毕业即失业”的年代,大学生不断“贬值”,就业市场的困境已成现实。然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也曾让其倾其所有。所以,农村毕业生宁可当“蚁族”,也不愿回乡。 春节回家本该欢欢喜喜,实不该“没脸回家”。要解决“没脸回家”的问题,不仅需要农村大学生及其父辈转变思想观念,更需要国家发力。现如今,城乡二元结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瓶颈问题,只有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扫除城乡分离的障碍,统筹经济发展,才能使人才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没脸回家”的现状才会改变。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莫让“没脸回家”成为春节归乡之殇。
作者:刘娜
:魏霭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