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里的人,招待朋友总是少不了一顿美食。或是自己下厨烹饪,或是到餐厅点上一桌的佳肴。与我们离不开的美食,你对于它们有多少了解呢?在国家博物馆,有古代饮食文化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饮食文化。除了去博物馆,有作者还把古代的饮食出了书,《餐桌上的中国史》作者张竞以中国的历史演进为主轴,以中国菜肴为主角,探索中华饮食背后的渊源,透过一道道菜肴品读一个朝代的经济、科技、农业发展程度与文化成就,用通俗的笔调展现了在时代变换、王朝更替、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中,中华文化的重组与演变。从春秋战国时代,到明清时代。从食材、菜肴到烹调方式、餐具的使用,为我们展现了餐桌上的中国史。
我们以为现代的菜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中国的典籍中,并未出现我们常见的菜肴,比如糖醋咕咾肉、青椒肉丝。在川菜中,常见的辣椒,是明朝末年,海外传来的。在现代的烹饪方法中,最常见的是“炒”,关于炒菜的最古老的记录是在北宋的书籍,在当时也不是最重要的烹饪方法。“如在《东京梦华录》中,炒菜也只记载了炒肺、炒蛤蜊、炒蟹三种,还未出现现代常见的猪肉、鸡肉的炒菜或鱼、虾的炒菜”。
除了菜肴,我们在饮食中,最常见的餐具筷子,用筷子吃饭的历史也不是很久。一直到宋代,还保持着用匙吃饭的习惯,到了明代,吃饭用筷子。在书中也提到了摆放方式,至少唐代以前是横着摆放的,作者在唐代的壁画中找到了证据。而我们现代已经是竖着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饮食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如果来北京,大家一定会吃北京烤鸭,除了老字号,新兴的“大董烤鸭店”,也是人气旺盛,以去除烤鸭的脂肪,做成不油腻的烤鸭为卖点。这也源于现代的人更注意健康。除了特意去轻食店,吃沙拉,或是少油少盐的菜,对饮食的选择上也是多种多样。
我们大多读到的历史书,很少专门写饮食文化。《餐桌上的中国史》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饮食文化,也引发思考。饮食文化的变迁,是难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的。作者在书的最后列出了引用文献,有一些古代饮食文化可以从史料中查到,有一些还有待考证,作者都做了说明。我们现代的食材、烹饪方式、饮食礼仪,都是经历了不断地迭代。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