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上的大统一,多由北方政权统一,而少有南方政权大一统?
这是一个讨论过多次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支撑的因素。而这个问题,大体有气候、地势、交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因素
气候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因素,其实却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几乎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气候对粮食的影响自然毋庸多言,北方一年一熟或者一年两熟,但南方却能一年三熟。在古代粮食产量低下的情况下,南方更容易吃饱。但北方一旦遇到灾荒年月,便很可能饿肚子。因此,北方更有往外扩张的内在动力。这便是游牧民族往往向北方农耕扩展,北方农耕往往向南方农耕扩展的原因。
饮食文化。南北双方的粮食种类不同、产量不同,使得南北双方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差别。北方人尤其是游牧民族,喜好吃肉,体格上往往优于南方,这在战斗的过程中极占优势。南方对于文化更为推崇,许多历朝历代的才子,往往出在南方。北方更推崇武力,南方更推崇文化。再者,气候的影响,使得北方人多刚毅,南方人多温婉。而在战争中,自然是刚毅的、推崇武力的、身体魁梧的北方,更占优势。
战马。在古代冷兵器时代,骑兵就相当于“钢铁洪流”。而适合饲养战马的地区,一在我国西北,一在我国东北。如果掌握不了这两个地方,就很难和游牧民族的骑兵对抗。这也是历来许多王朝,和其他游牧政权,一直在争夺西北河套地区的原因。一旦掌握了养马之地,北可以对抗游牧民族铁骑,往南更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毕竟,骑兵在古代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地势因素
昔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斜东南。这虽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我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却是实际存在的。如果加一点玄学意味的话,从西北往东南攻,是顺势;而从东南往西北攻,则是逆势。其实,司马迁也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兴自蜀汉。
这种地势上的影响,是有些不易察觉的,但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中国大势的走向。所以才有人感叹:“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这也是许多偏安政权,北伐往往失败的一个原因。
交通条件影响
相对比而言,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川、湖泊。这就造成了,北方一旦出现强力人物,便容易形成统一政权。而南方即使出现强力人物,也因为交通以及天险等原因,更容易形成多个割据政权。尤其是历史上的川蜀地区,很容易造成闭关锁国的局面。
北方形成统一政权之后,政令统一,往往有财力、兵力去图谋南方。但南方因为多个政权并存,无此财力、兵力去图谋北方。而且,如果不能兼并其他分割政权,南方的割据政权也不敢贸然北上,以免被人抄了老巢。当初孙权时期的山越,长期威胁孙吴政权的后方。春秋时期的夫差,北上会合诸侯的时候,却被越国围攻国都。
经济重心影响
在长时间内,经济重心都在北方中原地区。而打仗,打得是粮草,更是银子。南方在长时期内,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在东晋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南方才逐渐打下基础。等到了安史之乱后,又有大量北方人南迁。一直到了南宋,经济重心才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而战争所需的粮草、武器、护甲、战马等等,都是需要雄厚财力支撑的。
综上所述,因为气候、地形、交通条件以及经济重心等各方面的影响,才使得历史上多次发生,大统一的政权往往由北方政权来完成,而少有南方政权来完成。即使是明朝由南京北伐大都,也是因为蒙古人在南方圈地为牧场,饲养了大批战马,最后白白便宜了朱元璋。不然,蒙元也没有那么容易从大都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