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主食变迁史,老产业如何寻找新
TUhjnbcbe - 2024/6/25 16:31:00

图源:Google

//作者:FDL数食主张—LittleZhong

//正文:共字

米饭、饺子、面条、馒头……这些餐桌上人们吃得最多也最必不可少的食物,我们习惯称之为主食。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指南()》中,主食位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第1层,是膳食结构的根基,也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差异甚远,各个国家、地区的饮食文化千姿百态,包括主食的选择也各有千秋。

其中,来自亚洲地区的国家主食通常以大米为主,辅以面食;欧美地区的国家主食则普遍以小麦为主,辅以玉米、马铃薯等;非洲许多国家则将山药、木薯等作为主食;在我国餐桌上,不管摆上多少酒食菜肴,面制主食或米制主食也永远都是最后的“主角”。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以及新世代消费人群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营养、健康、品质等逐渐成为消费的新潮流,人们对于主食的需求也从过往的“解决温饱”升级为“吃得有态度”。

消费升级下,传统主食纷纷搭上产业化快车,实现了“餐桌上的革命”,许多新兴主食如杂粮主食、自热米饭、低碳水主食等,带着各自的功能特点走上大众餐桌。

今天,我们就把视线聚焦到主食这个赛道上,共同探究发展至今,我国主食消费市场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未来又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主食变迁史:稻米和小麦

作为一个刚需、高频复购的消费品类之一,主食行业涉及种植生产、加工制造到消费者消费的完整产业链,其在我国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史料记载,中国的先民在距今到年期间里就成功栽培出了粟(小米)、黍(黄米)、水稻等谷物,并将收获而来的谷物混合蒸煮食用,它们的出现让人们辞别了朝不保夕的涉猎生活,获得了更加稳定的食物来源。

不过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水稻产量低、运输难,米饭在当时属于“奢侈品”,直到隋唐统一时,水稻的种植面积开始不断扩大,稻米也终于取代粟和黍,成了当时解决温饱最主要的食物。

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人们的饮食目的开始逐渐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大米的产量和食用量也在逐渐增加,精加工的大米、泰国米、丝苗米、盘锦米、东北大米等注重产地和品种的大米开始出现在市场上,促进了人们选择的增加。

图源:pixabay

到了九十年代,我国主食加工业发展迅速,在消费需求拉动下,工业化主食逐渐走上大众餐桌,以稻米为加工原料,经过传统或改良方式制造的米制主食开始进入市场。在年,三全公司推出速冻汤圆产品开启了我国冷冻米制主食的工业化先河,各式米线、米粉、汤圆等米制主食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所需。

数据显示,年到年,用于口粮的大米消费占比从86%下降到81%,而用于饲料产业和酿酒、调味品、饮料、零食等工业用途的大米消费占比均有上升,大米正以更多样化的形式进入人们的餐桌上、饭碗里。

至于另一个餐桌上常见的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的面制主食,则晚了三四千年才出现。据记载,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其在年前被传入中国。

最初,人们像吃稻米一样蒸煮食用小麦,称“麦饭”,但小麦因颗粒坚硬,口味较差,也不便消化。直到春秋末期,鲁班发明的石磨被推广后,脑洞大开的“吃货”将其在石磨上磨成粉,自此,小麦的种植面积开始日渐扩大。

经过多年的农业技术革命,以小麦为原料的面粉也开始在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手中变出了花样,各式馒头、烧饼、饺子、包子等一系列面食制品逐一出现在餐桌上。

图源:Google图库

万亿级主食刚需市场只是刚起步

数据显示,我国以大米、面条、馒头等米面制品的主食产业有着1万亿元的市场潜力,同时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国内主食产业有超过10万亿的市场,全球有超过70万亿级的市场。

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诸多行业和玩家入局。从品牌布局上来看,在传统米面主食产业中已经发展出诸多巨头企业,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金龙鱼、北大荒、中储粮等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多元化产品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得益于互联网迅速发展及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意识凸显的共同驱动下,如十月稻田,没想稻,江南古稻,龙米等等新兴主食品牌在近几年也开始崭露头角。除此之外,来自国内房地产的潘石屹、家电行业的美的和饮料企业农夫山泉等也纷纷跨界涉足稻米种植与流通领域。

图源:品牌官方旗舰店

整体来看,虽然主食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主食加工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研究仍显薄弱,主食产业依然存在深加工水平较低、初级产品产出较多、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市场上能够满足改善膳食需求和营养需求的相关产品仍然较少。

例如在主食产品加工领域,精细加工的谷物主食如米粉、汤圆、粽子等普通型产品的主食所占比重较大,而各类营养主食,如早餐谷物食品、功能性主食、营养调理等制品尤其是方便即食的精深加工主食制品的市场份额较小。这一局面也制约着主食制造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有数据统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我国的这一比重仅为25%,这也说明我国以粮食为原料的主食深加工行业发展空间极大。

因此,如何感知和顺应市场的变化,有效进行“产业升级重做”,对于主粮这种刚需、高频的传统型产业尤为重要。

“老”产业的“新”市场

实际上,在生活品质逐步提升的今天,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进阶为“吃饱更要吃好”的状态。人们对于食物的品质、安全和营养越来越重视,同时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主食变迁史,老产业如何寻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