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喜达
听说成都美食最近又火了一把,而这一次,是在思密达的综艺节目里。
莉娅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成都人,几乎已经习惯了成都美食的“网红体质”,但这次居然“冲出中国走向亚洲”了,还是被吊起了好奇心,满头问号地点开了第一集。
这一看,就是连刷四集,代价是一碗肥肠粉、一份烧麦、一碗猪肝粥和新长的两斤肉。
顺便还学到了一句韩语:马喜达。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街头美食斗士》
“神剧制造机”TVN出品,豆瓣9.5分
说实话,关于成都美食的节目很多,这可能不是最好的,却是最能打动我的。
01
舌尖上的街头美食
《街头美食斗士》的节目形式非常简单,一个中年胖子加无数街头小吃。
这个胖子,就是唯一的主持人白钟元,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他可能是最懂中国美食的韩国人。
证据是,作为一名歪果仁,他可以不用任何翻译软件,和成都人的川普愉快地交流,“多少钱?”、“好吃!”、“炒面来一份儿”,还有正宗儿化音!
而他的十级普通话,全是看中文菜单学回来的。
白钟元是韩国著名的饮食家,人称餐饮界的王健林,吃播届的刘在石,他有26个连锁餐饮品牌和多家分店。
白大叔不仅爱吃会吃,还懂吃,是个地地道道的资深吃货。
他在韩国带起了一波“葱油风”,据说每个用葱油做菜的韩国人都是跟他学的,被誉为葱油教教主。
这一次他回归吃播老本行,选择的第一个城市,就是美食之都——成都。
在成都美食界,流传着一个传说:一个老外扬言要在一年内吃遍中国,结果三年过去了,他还在成都。
关于成都的美食节目虽然很多,但内容几乎可以浓缩为火锅、火锅、火锅,好像成都人一年四季、一天三餐都在吃火锅。
白大叔就和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了,他虽然是个壕,但丝毫不追求星级酒店和米其林推荐。
他最喜欢的,是钻进闹市小巷,逛逛早市和夜市,发现各种苍蝇馆子和路边摊…
从清晨的军屯锅魁到深夜烧烤,从冒结子到陈记麻婆豆腐,最后用特色麻辣烫来做完美收官。
这就是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它不是告诉你这里有什么好吃的,而是告诉你该在这里吃什么、怎么吃。
第一,到了城市热门景点,简单逛逛就行,千万别买吃的。景点小吃就等于坑爹,价格贵还难吃,真正的地道美食一般都藏在下一个路口。
在成都的宽窄巷子逛了一圈,白大叔就表示,这种全是卖给游客的小吃味道肯定不好,但只要稍稍远离游客聚集的小巷,就可能意外地发现当地真正的美食店。
本地人看到这句话都要感动cry噜!宽窄巷子、锦里,成都最难吃的小吃都在这里呀!
第二,到了店门口别着急冲进去抢位置,先看看门口张贴的海报,重点宣传的一般都是主打或者新品,可以优先考虑。
第三,进店了不要自己瞎点,先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暗中观察一下周围顾客都点的是什么,每个桌上都有的菜品,肯定是本店最佳,点它准没错。
白大叔在工作日去体验上班族的工作餐时,就是先在附近溜达一圈,最后选择了顾客最多的隆江猪脚饭,看不懂全部菜单的他直接叫来服务员,指着隔壁桌,“我要那个”。
虽然这个选择很不正宗,但总体思路还是非常正确的,吃货们赶紧get起来。
在这里还发生了一件“惨绝人寰”的小插曲:某韩国著名主持人在成都街头因半碗猪脚饭痛哭流涕!
白大叔吃到一半去加泡菜,回头就发现碗筷都被老板收走了…
看到饭菜被收走的那个瞬间,震惊、绝望、心碎,活生生地诠释了什么叫“我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个吃货的内心在滴血。
熟不熟悉?亲不亲切?这不就是一个吃货到处寻找美食的真实写照吗?!
相比《舌尖上的中国》这类正经八百介绍美食制作过程的节目,《街头美食斗士》更像是在旅游网站看一个吃货自制的旅行日志,亲切又接地气,满怀诚意的给你介绍当地美食。
不过作为一个专业的饮食家,白大叔还是会在胡吃海喝的间隙科普一些干货,在第二站的香港行中,白大叔就介绍了鸳鸯的调和方法、云吞竹升面的制作步骤。比如大家在港剧中经常看到的避风塘炒蟹,你们都知道它的来源吗?
避风塘本来的意思是台风避难处,渔民以水上房屋的形式居住在避风塘,以前船上的渔民口味非常重,他们主要是用大蒜和辣椒一起炒菜。所以如果一道菜的名字是“避风塘XX”,就代表它的味道比较重口。
还有香港出了名的合席文化,你们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02
吃,是获得幸福的最短途径
白大叔在评价肥肠粉时说过,成都美食看起来好像没有主角,各类食材都有其作用,但其中主导一切的始终还是红油。
他对成都美食的评价也正是《街头美食斗士》的最大特点,虽然它的剪辑、配乐、CG都很出彩,但这个节目的最大看点还是这个中年胖子各种吃吃吃所传递的幸福感。
一般的美食节目,都会把重点放在科普,或是制作过程上。但是这个节目完全没有端着的高大上,全是生活气。
白大叔的重点也只有一个——吃、吃饱、吃开心。
他在尝到好吃的云吞时,眼睛会笑成一条缝,嘴巴直接发出不属于这个身体的少女嘤嘤声,真好吃到猪叫。
吃到爽滑的肥肠粉,就算辣椒油溅到了眼睛里,也要一边拿纸捂着眼睛,一边继续大口狂吸,毕竟,肥肠粉实在是太!好!吃!了!
刚出锅的避风塘炒蟹,直接用手抓来吃。虽然被烫得手指乱跳,还是要继续啃,吃完每根手指头的油必须要吸一遍。
早饭是两块钱的红糖发糕,吃完了还在遗憾“好吃,早知道买两个”。
刚说完转角就眼巴巴的等着新鲜出炉的锅盔,边等还边向老板打听生油和熟油的区别。
在成都的最后一晚,白大叔还在排队吃麻辣烫,他吃着猫耳朵遗憾地说,到成都熊猫都没看就走了。
结果下一秒就自我安慰:“熊猫用电视看更清楚,还是多吃东西吧!”
这才是一个吃货的基本修养、一个爱吃之人的终极梦想!看到他这么吃,瞬间感觉手里的辣条索然无味。
白大叔吃的东西虽然不够精致、吃法也算不上讲究,吃相就更是上不了台面了,但看到他把一大盘炒面一扫而空,由衷地发出那句感叹——“马喜达”时,你就能感受到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我以前是吃播重度爱好者,身边的朋友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坐在屏幕前,就为了看一个不认识的人吃饭?
其实看的,就是这份幸福感和满足感。
看白大叔和吃播,就像在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吃饭,他时不时和你聊聊天,拉拉家常,但你能从他身上,感受到那种对美食最真切的热爱。
这一餐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饱腹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感。
唉,突然有点想念成都的麻辣烫了。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