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古代穿衣,今天说一下衣食住行中的食。讲起食物,很自然地就想起了五谷,但究竟五谷是哪五谷呢?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一般的说法,五谷是稷(jì)、黍(shǔ)、麦、菽(shū)、麻;稻本是南方作物,后来才传到北方来。这是一种说法,还有种说法是五谷是有稻无麻。
西汉陶仓稷是小米也就是谷子。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最重要的粮食。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就是因为稷代表的谷神和社神。
黍是现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做黄米。古时代被认为是比较好吃的粮食。有人说稷和黍是一类,黍呈黄色有粘性;稷呈白色,没有粘性。
麦有小麦和大麦。据说是从公元前年前传入中国。各种出土文物中有不少保存下来的面点,有的是模具压制的,有的是人工捏制的。最容易辨认出来的大概就是饺子了吧,哈哈。饺子的发明原早于唐代,四川省博物馆中有意见出土的东汉庖厨陶俑,面前的菜案上就放着饺子。
花式面点唐代菽就是豆类的总称。汉代以后才成为豆。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麻就是大麻子,古代也作为食物。不过不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茎秆的纤维作为主要衣料来源。
稻不多说,就是大米。
上述只是大概的主食,下面说下其它的食物:
古代人以牛羊猪为三牲。祭祀时三牲全备叫做太牢,不用牛的称为少牢。其中牛最为珍贵,因为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耕牛最为珍贵。比较普遍的肉食是羊肉。
而猪肉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等的。一是因为养殖方式,觉得肮脏;二是古代中医觉得猪肉有微毒,对身体健康不好。直到后代才开始变得比较被人接受。相对牛羊而言的,毕竟祭祀时用的三牲中也还有猪肉。古代猪是难养的牲畜,所以很多肉食的字都是从的牛或者羊而不是豕(shī)。当然,古代人也吃狗肉,樊哙就是杀狗的出身。
汉代陶猪圈古代家禽有鸡、鸭、鹅。鹅又叫做雁。鸭是后来的名字,战国时代称作鹜(wù),又叫做舒凫(fú),和野凫(野鸭)区分。
古代人吃的糖主要是麦芽糖,叫做饴(yí)。
古代人也喝酒,早早的就知道酿酒。不过古代的酒一般是煮烂的黄米,加上酒母酿成的,不是蒸馏酒。度数一般较低,所以古代人酒量很大。
说起饮品就不得不说茶。茶是我国特产之一。古代时并不单做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商品。主要在汉代推广成为饮品,但每个朝代几乎各不相同。唐代的饮茶方式就和我们完全不同,唐代时候先将茶饼碾碎成粉末,过筛子加入沸水煮成糊状,再往里加盐、葱、姜等,想想就觉得难喝,所以古人一般都是用来提神的,哈哈。还有各种朝代的饮茶方式这里并不细说,细说下次单开一个章节。
下面说点小知识:
石大家都懂得是古代人的度量单位,具体读法也是很有问题,一般来说读“shí”比“dàn”更为准确,大家可以考证一下。石可以做体积单位也可以做重量单位。度量粮食的单位则取的体积单位的意思,1石等于10斗等于升。而西汉的1升约等于现在的毫升,所以一般1石就是0毫升也就是20升。然而,石并不作为法定单位而是民间的俗称。法定单位则是“斛”,石作为法定单位则是宋代的事情了。石直至今日仍有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影响我们对古代人的生产力水平的理解。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题外说一句,如果有什么不正确的,请指正,感激不尽。欢迎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