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从五帝时代开始分餐,西餐是从近代法国
TUhjnbcbe - 2024/4/5 19:34:00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02/n5o4zo6.html

中国从五帝时代开始分餐,西餐是从近代法国宫廷开始

作者:胡春雨

我们总是生活在习俗的力量之中,在约定俗成之间,习焉而不察。倘若是陋习,哪怕根深蒂固,改变也只是在觉醒之间。疫情的爆发,为分餐制的回归,提供了机缘。

记得从小不讲究,只要好吃好喝,没多少卫生不卫生的概念。可在饮食上却有一条铁律:别人吃剩的饭菜不吃,别人用过的碗筷不用,但从没想过,一大桌人围在一起共用碗盘,进行口水级的亲密交流有何不妥。只记得上小学时看《上下五千年》,郑和下西洋来到一个南洋岛国,那里的酒俗是一大堆人同饮一大缸酒,却不由恶心起来,一直记到现在。然而比较起来,合餐制岂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我们的选择岂不是自相矛盾呢?

油然而生的厌恶,来自人的天性,人们在内心深处崇尚清洁,厌恶混杂,也就是饮食文化应有之义。只是习俗的力量和美味的诱惑,掩盖了人们追求清洁的天性。

长大以后,在一起吃饭成为中国人最寻常的交往方式。甫入社会,饭桌上最大的印象无非两条:一个是丰盛,家常菜再好也比不上馆子味儿;一个是浪费,除非个别好友相约不剩菜,不浪费是不可想象的事,差别只是吃得多还是倒的多罢了。记得有个老哥为了实现公益梦想多次请客,总是点上一大桌菜,生怕招待不周,每次都要打包回家吃剩菜。万物皆有生命,一桌食物的生命就是被人们享用,让曾经的生命不枉来世间一遭。既然不愿暴殄天物,何必如此呢?既不肯浪费又使劲点菜,岂非自相矛盾呢?

矛盾在习俗之中,原本在崇尚节俭与尊重宾客的美德之间,倘若安于没干没净、铺张浪费,便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陋俗。既然民以食为天,改善饮食之俗,便是细微之处牵涉至为广泛的进步,然而只不过是向固有传统的回归。

“举案齐眉”的故事留给后人的启迪,是夫妇相敬如宾的传统,却透露出一条饮食文化的重要信息——早在汉代,我们的祖先便采用分餐制,把食物放在轻盈的几案上,席地而坐,分别享用。从考古发掘的实物来看,早在龙山文化时代,也就是开启上下五千年的五帝时代,我们的祖先便以此分餐。魏武所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说的是崇尚分享,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但不等于混杂无别。如果说传统,回到中国饮食文化的源头,这才是最深远的传统。

直到宋代以后,合餐制才渐成主流。可以想见,诸夏固有的礼俗,难免在历史的板荡中播迁。大约人们渐渐习惯于觥筹交错的热情,或者同器而食的简便,尤其是菜品的极大丰富,使口味的需求愈发超过了肚量。于是,在宾客交接、送往迎来之间,人们对于口水混杂、剩饭剩菜,也就顾不上讲究。不同的是,西方饮食文化恰恰是随着西方近代以来的进步,从法国宫廷开始变得讲究起来:从饮食卫生出发,爱好聚会的王公贵族们推行分餐,引领了社会的潮流,迄今成为西餐的传统。

可见,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分餐制只是让我们向饮食文化的本义回归:我们需要清洁的食物,不需要口水的化合物,何况传染病已然成为人类最大的公敌;吃饭不过是量腹而受,自己盘中的食物自己负责,实在吃不了也好打包回家。合久必分,分合适度。至于公筷公勺或者适合分餐的餐具,不过是器物层面的演进,只要讲求,殊非难事。

清洁与节俭,在饮食文化的进步中,回归饮食文化之本,便是饮食文化之道。

胡春雨,天桥作协副主席,齐鲁晚报副刊签约作家,济南民革文史研究会、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天桥新阶层联谊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诗词研究会、山东散文学会、济南作协会员。荣获济南出彩统战人,山东民革、济南市委统战部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济南民革思想宣传先进个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从五帝时代开始分餐,西餐是从近代法国